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約70%嘅孩子都會博嘴,有75%嘅家長認為博嘴係孩子慢慢長大後最令人討厭嘅行為。
你每次苦口婆心嘅勸說換黎佢一次次嘅“反抗”,淨係諗都覺得激氣。
但係,你有沒有諗過,孩子博嘴背後到底代表著咩,家長們有冇過失呢?
孩子博嘴,係父母唔合格?
孩子喺成長過程中,相處最多嘅就係父母,因此孩子嘅一舉一動都反映出家長嘅教育成果。
家長們喺討厭孩子博嘴嘅同時,記得反思下自己係唔係合格。
之前睇過一條新聞,講一個11歲嘅男孩喺公交同媽媽博嘴被扒光了衣服。
後黎經過警察嘅詢問先知道:
孩子博嘴係因為媽媽喺公交上當眾罵佢,佢覺得很丟人,先忍不住做出 “反抗”。
如果孩子因為你嘅批評喺眾人面前“失左身份”,咁博嘴就係佢哋嘅“正當防衛”。
孩子同我們一樣,都需要“面子”,唔喺公共場合讓孩子難堪,係對佢們最基本嘅尊重。
諗起黎之前有一次,啱啱食完飯我去上了個洗手間,出黎就聽見蛋蛋將碟摔碎了。
我道火即刻上黎,不分青紅皂白地就將蛋蛋罵左一餐。
一直好乖嘅蛋蛋撅著小嘴同我博嘴話:
“咁你點解決唔收拾完先去洗手間,我係想幫你收拾才唔小心把盤子打碎嘅,以後我再唔幫你收拾了!”
有啲家長一定都犯過一樣嘅錯,只要睇到孩子犯錯,唔理真相係點,就對孩子進行批評。
咁樣嘅情況下,孩子嘅博嘴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所以,請各位家長一定要記住:喺批評孩子前,要搞清楚事情嘅原委!
孩子博嘴,同父母合唔合格關係很大。
當你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嘅時候,孩子博嘴嘅次數自然就會減少。
博嘴嘅孩子,更有主見?
德國嘅心理學家曾講過:
“能夠同長輩進行真正爭辯嘅孩子,往往喺成長中都更具潛質。”
即係,我哋討厭博嘴嘅“熊孩子”,其實更有主見。
之前睇過一檔親子節目叫《放學後》,裡面有個叫小寶嘅孩子令我印象深刻。
呢個孩子博嘴嘅功夫,和前面那個博嘴嘅小姑娘有得一拼。
而且這個孩子博嘴時嘅思路清晰,條理分明。
佢說嘅話,句句都能戳到父母嘅痛處,咁說明佢已經具有好強嘅獨立思考嘅能力。
當父母問佢為什麼要博嘴時,佢係這樣回答嘅:
“因為我覺得你哋說得不對,所以我唔覺得我在懟你哋。”
你哋睇,呢啲話係唔係講得句句有理。
喺德國,有人做過一項實驗,實驗結果表明:
喺兒童期有反抗傾向嘅人入面,84%嘅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同做決定嘅能力。
但係唔係所有嘅博嘴都係好嘅,有啲孩子就係扯著嗓子嘅喊叫博嘴,有些孩子係條理清晰地分析博嘴。
後者那種孩子,思維更加活躍,邏輯能力更強,就會更有主見。
博嘴嘅孩子,更需要被關愛
有啲孩子博嘴係為左表達心中嘅不滿,而有啲孩子博嘴就係想要引起家長嘅注意。
蛋蛋有個同學,上課嘅時候同老師博嘴,私下嘅時候總係反駁同齡嘅孩子,唔理人哋講咩,佢總要話:“唔啱,我覺得唔係咁樣嘅”
蛋蛋告訴我,呢個孩子好唔討老師同同學嘅喜歡。
後黎我先知道,呢個孩子同老師博嘴,同同學爭執嘅原因係:博嘴成為了佢嘅習慣。
呢個孩子嘅爸媽忙於工作,平時對佢嘅關心很少,為了彌補佢,佢提嘅任何要求父母都會答應。
佢想要玩具,爸媽就買左送到屋企;佢想要零食,爸媽就點外賣讓人送;佢想去遊樂園玩,爸媽就搵人陪佢去...
佢嘅要求越容易被滿足,佢同爸媽相處嘅時間就越少。
後黎佢發現,只要佢博嘴,爸媽就會很生氣,就會因為罵佢喺屋企多一陣。
推薦閱讀:爸媽的雙手是用來擁抱,而非鞭打!在孩子這3階段千萬別動手!
所以,博嘴成了佢“索愛”嘅方式。
當孩子博嘴嘅時候,作為家長嘅我哋,要及時地反思係唔係對孩子嘅關愛唔夠。
唔好讓你嘅“粗心”,將孩子變得冇安全感。
凡事冇絕對性,孩子博嘴都係,冇絕對嘅好壞之分。
當孩子博嘴嗰陣,家長們要反思係唔係真正嘅尊重孩子、了解孩子、關愛孩子。
對於孩子無禮嘅博嘴,我哋唔鼓勵;對於孩子有規有矩嘅反駁,我們酌情而論。
咁先係對於孩子博嘴,應有嘅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