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媽媽經編輯 Kara
今天是4月30日,也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副總統陳建仁也在臉書上發言「打勾勾,不打小孩!歡迎響應430國際不打小孩日」你有打過孩子嗎?怎樣的情況會打孩子呢?打孩子真的就會讓孩子聽話嗎?
針對「國際不打小孩日」,副總統陳建仁也在臉書回憶起從前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他表示:
在我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從來沒有被父母打過,也從來沒看過他們體罰小孩。他們總是疼惜、呵護著每個孩子。中學的時候,我的成績比弟弟好很多,但是爸爸回答朋友說,阿仁、阿德一樣好。當時我聽了心裡有點不是滋味。而事後證明,弟弟和我都同時在47歲時獲得中央研究院院士。爸爸媽媽這份對孩子的疼惜,深深影響了我們8個兄弟姊妹,讓我們彼此友愛、團結。
我的孫子孫女,有很宅、不愛出門的,有鬼點子很多又很愛打扮的男生,也有心思細膩,舉止卻很大喇喇的女生。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特別的氣質。當這些天生的特別氣質能夠好好地被呵護、被欣賞,這些天生氣質就能有所發揮,孩子就能發展成自己的樣子。也因為孩子長大的過程當中被理解、包容、被溫柔地對待,自然而然,他們就會更有能力溫柔地對待別人。
2006年底,台灣已經通過立法禁止學校體罰。在2014年,台灣也正式加入了兒童權利公約,並施行『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這是台灣兒童人權保障新的里程碑。這幾年,政府一直在努力推動CRC(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兒童權利公約)國內法化,同時致力落實零體罰,讓家庭能夠有支援系統。
我要誠摯邀請所有朋友,一起響應”430國際不打小孩日”的活動,試試看不要打小孩。因為只有當我們決定不要用「打」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問題時,才有機會重新看待自己跟孩子所遇到的困難。
孩子不乖就打,小心越打越糟糕!
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表示,我個人並不反對適當的處罰,但打小孩到底是處罰孩子,還是讓家長發洩情緒呢?打孩子是要讓他心裡痛,而不是讓他皮肉痛。我們能做的就是鼓勵家長用正向態度來引導孩子,請他們多稱讚孩子,像是記錄孩子每天表現如何,有沒有值得稱讚的表現。每天仔細記錄孩子的行為,在家長眼中看到的不再只是讓人生氣的事,或許還會發現孩子有好多值得讚許的地方。
在管教孩子時,我通常建議爸媽要用「不按牌理出牌」的方式。孩子被處罰幾次後,通常都已經知道爸媽會用什麼方法回應,有時還會頂嘴,讓父母的情緒火上加油。當爸媽氣到打不下去,孩子會以為獲勝了,爸媽竟然沒打我耶!這樣的溝通方式只會讓雙方關係越來越糟。
當你想打小孩時,請先暫停一秒,思考一下是否能換個方式?有沒有可能用讚美來取代處罰?轉一下念頭,讓自己的情緒和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