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痛!抽筋了!這時候應該要吃香蕉、還是補鈣片呢?為什麼最近常常睡到一半突然腳抽筋?
天氣冷,血液循環差,不少人出現半夜抽筋的現象,為此,食藥署闢謠專區指出,其實造成夜間腳部抽筋的原因還有很多,例如:週邊血液循環不良、肌肉疲勞、神經病變、情緒緊張、環境溫度改變或其他生理因素外,飲食中礦物質鈣、鎂的不均衡也可能產生腳抽筋,所以,不見得每個人腳抽筋的原因都是因為缺乏鈣質!
尤其這幾人更容易抽筋,你上榜了嗎?
1. 孕婦
大多數懷胎過的媽媽都知道,孕婦比較容易抽筋,因為有寶寶在肚子裡,體液總容積增加,「甜蜜的負擔」造成媽媽下肢血液循環不良,隨著肚子越來越大,有些孕婦半夜就會突然腳抽筋、睡不好,再加上懷孕期間荷爾蒙的變化,婦產科醫師通常會建議孕媽媽補充鈣質,以改善夜抽筋現象。
推薦閱讀:放屁抽筋樣樣來,床上尷尬的那些事
2. 運動員
冬天的腳步近了,大家從事戶外運動,一定要記得先落實暖身動作。運動員白天過度運動致肌肉太疲勞,導致肝醣消耗過多卻沒有及時補給熱量,便可能突然腳抽筋。另一種情況是運動大量出汗,沒有適時補充水分,造成體內電解質失衡,所以運動員抽筋時,會讓他們喝電解質飲料。
3. 只喝茶、咖啡,不喝水
平常幾乎不喝水,以茶飲或咖啡代替,也會造成人體缺水、電解質不平衡的情況。
4. 姿勢不良
包含久蹲、久站、常常穿高跟鞋、睡覺時習慣屈膝,都有可能壓迫到肌肉和血管。
推薦閱讀:如何預防孕期靜脈曲張的三點建議?
5. 心理因素
例如很容易緊張的人,情緒緊繃導致肌肉也無法放鬆。
6. 疾病因素
洗腎患者、內分泌失調、甲狀腺功能異常者可能因為電解質代謝異常,引發抽筋。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銀髮族易受到天氣變化影響,血液循環不佳而抽筋。坐骨神經痛、脊髓神經病變、神經病變、嚴重的靜脈曲張也可能常常抽筋。
過去,曾有百貨公司的櫃姐因為久站腳抽筋,心裡想說是職業病沒有多加留意,後來抽筋頻率越來越高,讓醫師檢查才發現已經是嚴重的靜脈曲張,沒有及早治療,放任惡化的話,可能會因為雙下肢循環不良,造成皮膚色素反黑硬化、發炎濕疹、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傷口感染等等。
搞懂抽筋的成因之後,就可以針對那方面著手改善,若常常抽筋卻不以為意,小心錯失了身體發出的警訊!如果只是天氣冷腳抽筋,那就注意飲食均衡、規律運動、伸展身體,睡前可以按摩雙腿、注意保暖,就可以避免夜間被抽筋痛醒的情形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