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有人說開放式關係比一對一關係更符自然規律,婚姻制度本身就是違反人性的發明。在美國,一項調查顯示,31%的女性與38%的男性,認為人類理想的關係並不是一對一,而且能接受開放性關係的女性當中,以年輕、高學歷、中產階級以上的白人女性為多。
開放式關係,雙方同意保持戀愛關係或伴侶關係,同時也接受或者容許第三者的介入。具體的狀況與開放程度略有不同,完全依據雙方的意願決定,開放式關係常常被誤認為是亂七八糟的關係,但其實雙方要維持一段開放式關係,必須遵守三點:
1. 坦承一切:必須互相坦言自己的行程、正式關係以外的對象,對外也不能隱瞞自己有伴侶的事實。
2. 尊重界線:每對伴侶會設定自己的界線,例如:可以約會但不能發生關係、可以發生關係但不能一起過夜。
3. 時間管理:約定好要留給彼此的時間,還是要努力維持原本的關係,例如,固定參與家庭成員的活動。
類似的例子如推動女性主義的先驅西蒙波娃,是20世紀法國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作家之一,她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的見面才有意義。」
推薦閱讀:背叛其實有四種姿態,都在揭露「婚姻比看上去難多了」
西蒙波娃和沙特當了50年的靈魂伴侶,但兩人沒有結婚、沒有小孩,而是進行一段「契約式愛情」,雖然認定彼此是今生的愛人與知己,但兩人同時卻立下兩個規範:
1. 可以親密的相伴,但絕不同居
2. 可以各自發展「偶然的愛情」,但必須把自己的經歷坦承告訴對方
開放式關係,真的能拯救搖搖欲墜的婚姻嗎?
通常開放式婚姻會出自於這幾種狀況:夫妻感情變淡了,其中一方或雙方在關係中感到沒有新鮮感、長期維持異地婚姻、性事不合、婚後喜歡上別人但不想放棄婚姻、認為性愛可以分離。
一對夫妻嘗試過開放式婚姻之後,妻子發現,婚後一直期待老公提供源源不絕的熱情、生活目標、戀愛的感覺,這對任何人來說都太困難了。
這個缺口,短期內可以仰賴開放式關係來救急,但是,經歷過後她更能夠明白,只有老公能給她家人般的歸屬感,當她生病、出了意外、受到同事的惡意造謠,她第一個想到的還是找老公討論,老公也有同樣的感覺,結果兩個人的感情比以前更好了。
推薦閱讀:分手後無縫接軌,我有錯嗎?
當然,前提是雙方都對彼此誠實,有足夠的信任與勇氣能承擔後果,如果一段開放式婚姻會讓人心生忌妒、成為拈花惹草、不負責任的藉口,那麼這段婚姻不要也罷。此外,也有人認為,只要夫妻雙方本身存在感情上的裂縫,想依靠任何形式彌補挽救,都是徒勞無功,只是消極地維持配偶欄上有個名字罷了。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