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育兒成長

給了孩子順遂的童年,卻導致不順遂的人生!

作者\高雄市立凱旋醫院 蔡米芳/張玳綾 職能治療師
兩位喜愛孩子且希望推廣正確教養知識的兒童職能治療師,希望為兒童職能治療推廣盡一份心力,建立一個教材共享,與家長互動的園地。

「孩子整整尖叫了一小時!」這是中班的澄澄和我的第一次見面。

我看著孩子漲紅的臉,心裡想著這孩子真的很堅持,他堅持不停的尖叫,一邊還要忙著觀察我是否正在注意他,當我別過臉,明顯再次提高的音量像關不掉的鬧鐘般提醒我,「我還在這裡啊!不准不理我!」

孩子愛生氣哭鬧,其實是挫折忍受度低

在門外等候的媽媽沒有試圖進來解決這樣的情形,我知道媽媽其實坐立難安,不知道怎麼幫忙孩子度過眼前的難關,該是媽媽心裡最大的折磨吧?好不容易時間到了,門打開了,孩子卻沒有立即衝到媽媽身邊,我招手示意媽媽進來,孩子瞪著走進教室裡的媽媽,看著孩子,我想像著他在心裡說的話:「我都叫那麼大聲了,你也不理我,我討厭你!」

推薦閱讀:六歲就訂下五個規則!別讓孩子成小皇帝

媽媽帶著滿臉的歉意坐下,我想她需要一點時間緩和情緒。沉默一會兒,我開始詢問孩子在家裡及學校的表現。在家裡,孩子遇到不順心或不想做的事情便會開始發脾氣尖叫,長輩不希望孩子哭鬧、生氣,幫著哄住孩子,拿玩具、手機等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重複上演的情景,每次的情緒爆發都好像順利「被解決了」。

在學校呢?孩子第一次上學哭鬧、不適應,長輩頗為緊張,隔天趕緊到校關心陪同,積極地幫助澄澄「交朋友」,幫忙招呼其他孩子來跟澄澄玩,送些零食點心給其他孩子,千叮嚀萬囑咐的希望其他孩子能多幫忙照顧澄澄,好險!不想上學的哭鬧、不適應「又被解決了」。

生氣時,先把孩子想成重要的客人?

可是難題又來了,澄澄上課不想做勞作,不喜歡自己動手,老師鼓勵孩子嘗試看看,也從旁輔助,孩子還是堅持不肯,老師多次要求後,澄澄開始大聲尖叫、哭鬧,為了不影響其他孩子,只好順著澄澄,對於他不喜歡的活動就不勉強他;午睡時間結束了,小朋友們都要起床開始摺棉被,澄澄還想睡,賴床不肯起來,老師要求澄澄趕快起床摺棉被,結果呢?大家應該都猜得出來,又是一陣尖叫及混亂,無奈之下,往後只能讓澄澄繼續睡到放學時間。

所有孩子不想面對的事情,大人們都想辦法讓這些問題「被解決了」,確保孩子能有一個順遂的、愉快的童年時光,結果呢?孩子往後也能擁有順遂的人生嗎?

孩子總是用尖叫、發脾氣來面對挫折及困難,因為這樣的事情會帶來不愉快的感覺,而學習去面對痛苦的感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小時候總是經常哇哇大哭了;事情的不如意或超出預期的結果對於某些特殊氣質的孩子會更加難以忍受,像是大家都聽說過的自閉類群障礙症,或是有些雖然沒有具診斷,但先天氣質上堅持度較高的孩子,「改變」及「面對新事物」對他們來說,都是極具挑戰的。

推薦閱讀:不打罵的溫柔教養,十招化解歡歡小童症候群

當然,我們都不希望孩子面對挫折時是以這樣失控的態度來表達,如何正確引導孩子遇到困難時的情緒發展,以下提出幾點建議與家長們分享:

一、挫折及困難是養份,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品,別急著丟掉:

許多家長擔心孩子吵鬧,當孩子出現負向情緒時便急著幫孩子排除掉眼前所有困難,只希望孩子停止哭鬧就好,對許多家長來說,孩子的哭聲是很大的干擾,坦白說,是的!孩子的哭聲確實令人不悅,但您發現了嗎?如果我們一直使用這樣的方式來為孩子排除困難,孩子學習到的問題解決方式就是哭鬧,而非自己想辦法來解決困難,對孩子來說,大聲一哭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何必要自己動動手或動腦筋呢?

因此我們說,挫折與困難對孩子來說都是很好的成長養份,只要陪伴著孩子一起面對,讓孩子在困難中也有自己嘗試解決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學習到大人們理性處理問題的態度,進而模仿並減少哭鬧的表現。

《王宏哲博士》我的孩子愛生氣怎麼辦?

二、等待一下,給孩子消化負向情緒的時間:

孩子出現哭鬧、發脾氣甚至破壞物品時,都說明孩子正在經歷一些他目前消化不了的情緒,在學習的階段這是難免的請家長們要多同理孩子。

情緒爆發時,我們可以將孩子帶至安靜沒有人的空間,告訴孩子,因為媽媽(爸爸)覺得他現在很不舒服,需要在這裡讓自己覺得好一點之後再出來,爸爸媽媽都很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是如果沒有辦法好好地說出來,爸爸媽媽沒有辦法幫忙。

過程中孩子可能會持續的耍賴發脾氣,家長們要堅持該有的規則,清楚的說明可以提供的協助有哪些?以及如果孩子想討論時,在哪裡可以找得到爸爸媽媽?讓孩子有安全感,了解爸媽仍然會陪伴他,但也非無限制地提供安撫,爸媽們要了解,情緒管理能力需要靠個人的生活經驗慢慢發展出來,沒有這樣的練習過程是絕不可能進步的,安撫只能暫時轉移孩子的情緒,卻不會讓孩子學習到該如何正確消化負向情緒。

分享幾個與孩子對話溝通的方法

三、每一次事件都是寶貴的學習,好好討論最重要:

鼓勵家長們要以正面的態度看待每一次孩子經歷的挫折事件,應該一起陪伴孩子整理情緒及在這次事件中他所學習到的是什麼?如果再次面對這樣的事件,我們可以做出什麼改變呢?

改變對孩子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透過討論,我們也能夠發現孩子覺得困難的地方及容易在哪裡「卡住」?討論過程中孩子能學習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更能感受到理性的表達對於改善問題是絕對可行的!

既然是「討論」,爸媽們務必要注意過程中不要淪為說教,孩子本身想法的表達才是討論中的核心。當然,許多孩子在一開始並不知道如何準確地說出自己的感覺,爸媽在一開始可以試著做一些引導,例如:媽媽(爸爸)看到你剛剛把東西都推到地上了,我感覺你很生氣,可以告訴我發生什麼事了嗎?

孩子有時可能不願意明確地說出原因,這時我們要提醒孩子,我們都很關心他,他發了這麼大的脾氣,對他來說一定很不舒服,因此我們要把問題說出來一起討論,大家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情再一次發生。

如果孩子還沒準備好該怎麼說,我們可以再給孩子一些時間,但是一定要完成討論,千萬不要讓這樣浪費掉這樣寶貴的學習機會。

推薦閱讀:親子溝通掌握三心法,孩子不再無理取鬧!

在現今這樣工業化的社會,許多事物都已經發展出由機器代替人力,人力是否會完全被機器人取代一直是受到關注的議題,但大家別忘了,無論科技如何發達地製造出聰明的機器人,人類特殊且寶貴的特質仍然是無法被複製取代的,就像是:良好的情緒管理、團隊合作能力、與他人的溝通協調能力…等。

時代快速變遷,良好的人格特質始終都能為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中謀取一條生路,我們也許能確保孩子有一個愉快的童年,給予他們在物質上的不虞匱乏,卻無法擋住孩子人生中要面對的所有困難,正確並耐心地引導孩子,使他們學習從逆境中成長並恢復,才是給予孩子一生中最寶貴的禮物。


作者\蔡米芳 職能治療師
中山醫學院復健醫學系職能治療組 畢業
現職: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職能治療師

作者\張玳綾 職能治療師
中山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畢業
現職: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職能治療師

職能治療師 真心跟你說】授權轉載

 

Tag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