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富女
女性自媒體作者,寫關於美麗、關於成長、關於夢想、關於家庭。在素簡的文字裡擁抱著內心的富足。
每週六的上午,我帶孩子去參加才藝班,總會看見這樣一位爸爸。
這位爸爸獨自坐在小小班(3-4歲)教室的門外,要麼把電腦放在腿上,忙一會自己的工作;要麼帶一本書來,一個人安靜的看書。每每兒子下課出來,他總是牽起兒子的手問:「一會你想去哪玩啊?我們去騎單車?滑輪?還是踢球?」
班上有個媽媽好奇,問他:「怎麼總是見你一個人接送孩子啊,他媽媽呢?」
爸爸回答:「我們家有個傳統,就是每週六給孩子媽媽放一天假。她跟朋友出去玩了。」
同班幾個媽媽聽完爆讚:「天啊,你這爸爸也太好了!覺悟太高了」,「瞧瞧,這就是典型的別人家爸爸」……
這位爸爸靦腆笑著答:「沒有你們說的這麼好,但這確實是我們家自己長期的『實戰經驗』得來的。如果家裡有一個人長期為主帶孩子,那麼建議每週至少要給他們放真正意義上的一天假。」
推薦閱讀:產後賢妻變潑婦,男人陪老婆坐月子後秒懂!
這個爸爸給我們講起了他們家的故事:
孩子半歲那年,本來幫著一起照顧孩子的外婆,因老家有事不得不回去。一時沒有人可以再過來幫忙,養孩子的重任就瞬間落在妻子身上。
「她本來自己有工作,可為了孩子先辭了。一開始還算好,可沒多久我發現,本來為人處世特溫和、圓融、得體的一人,卻也經常情緒失控、氣急敗壞。好幾次我下班回家,都明顯感覺她在強忍著、壓抑著自己的怒火和煩躁。」
大概正因為這位爸爸家裡沒有老人幫忙,家務事自己參與的也多,所以對於帶孩子的繁瑣和淩亂,他懂。
「我發現帶孩子、尤其照顧小寶寶,真的特別瑣碎具體。你剛收拾好的房間,他轉眼就能給你弄亂;你試著跟他溝通,他完全不懂你在哪一國;而且只要醒著,就精力特別旺盛;還特別不願意自己玩,分分鐘都要人陪著……要是再遇上生病或者夜裡不睡」
「所以真不奇怪我老婆原先那麼好的脾氣,那時也常常崩潰」,孩子爸爸說。
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這位爸爸開始反思:與其週末總是兩個人一起帶孩子,倒還不如自己多擔當一些,把老婆解放出來,爭取每週給她一天假。
「真的,長期帶孩子的人神經繃得太緊了,且一直處於高壓、高強度、高焦慮的狀態,本身就是一種危險」,這位爸爸強調原因。
所以他鼓勵她一定要有休息,「而且是徹底的休息,不是在家歇著、幫著看著,而是要『抽離』出去,和朋友一起聊天逛街、看場電影、換個心情……畢竟她的心情好了,孩子才能真正得到快樂嘛。」
懂得給媽媽適當放假的爸爸,不過是懂得:媽媽的好心情,才能帶出快樂的孩子,更是幸福家庭的重要基礎;爸爸主動關懷,也能得到更多體貼,更是一家人合力向上的關鍵。
一個好的媽媽,也永遠是一個好的自己。
擺脫固化的生活模式,首先是對自己的一種刷新和補給,同時,也能讓親子關係在短暫分離中,既更加親密又相互獨立。
一段好的家庭關係,不是伴侶始終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而孩子永遠是那個嚶嚶待哺的孩子,而是每個人都能在這段關係中,既有所成長又相互成就。
推薦閱讀:男人婚後12戒,別讓老婆嫁了老公沒了娘
而每一次成長的驚喜,就藏在爸爸給媽媽的假期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