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成長

「兒童選美比賽」母親竟對8歲女兒打肉毒!別讓大人的審美觀害了小孩

作者\媽媽經編輯 Reese

「看不見我的美,是你瞎了眼;稱讚的嘴臉,卻轉身吐口水;審美的世界,誰有膽說那麼絕對?」這是天后蔡依林《怪美的》歌詞,描述出道以來所受的批判,唱出大眾審美標準之高所衍生的壓力。然而,當父母為了讓孩子從「兒童選美比賽」爭奪后冠,又有怎樣令人髮指的控制行為?

推薦閱讀:【金曲獎最感人】蔡依林對葉永鋕媽媽說:你是一位非常偉大的母親

選美,兒童選美
2012年美國4歲小女孩歐辛獲兒童選美冠軍,媽媽碧昂卡表示,女兒獲得勝利是母親最棒的獎勵。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你知道嗎?雖然兒童選美存在許多爭議,但卻歷史悠久,早在1855年就在美國發跡,掀起一波風潮。直到現代,我們也不時看到某些活動,如3歲以下的「寶寶裝扮比賽」,用爬行速度與彩色近照票選誰是最可愛的寶寶,標語就寫著「希望各位家長能夠踴躍參與,為寶寶帶來快樂難忘的回憶。」(可是小編個人在兩三歲的時候,回憶根本是一片空白啊…)

國外的兒童選美比賽,除了家長幫小孩們換上成熟、艷麗的妝扮,甚至走鐘到過度認真的地步,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曾有一名叫凱瑞的母親,從小孩8歲開始,她就開始給小孩注射「肉毒桿菌」,以除去臉上的微小細紋。有些家長甚至忽略小孩正值換牙期,逕自幫孩子換了一口整齊的大白牙。

兒童選美,審美
圖片來源:每日頭條

每日頭條報導,這股選美歪風也延燒到亞洲國家,例如在中國,他們會讓幼童換上比基尼泳衣、浮誇的小禮服,票選最美兒童、最美寶寶,讓人不禁想問,難道成熟的小大人模樣,就是一種絕對的美?這背後的原因,與家長這兩種心態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就是小孩所帶來的龐大經濟效益。先前中國一位火紅女童模特兒被媽媽踹踢的新聞,才讓人知道這些小小童星月入基本十幾萬,收入與工作時數都十分可觀…而回到兒童選美比賽,很多參賽者都是家境不好,所以父母希望孩子出名要趁早,而一季大型的選美活動可能包含昂貴的報名費與治裝費,假如得名了,兒童就成為爸媽名副其實的搖錢樹了。

推薦閱讀:女童模被媽踹踢,媽媽回應「每個當父母的,不可能說沒有打過孩子」

審美,兒童選美,物化
圖片來源:今日頭條

其二,是父母把孩子視為「附屬品」的控制心理,這其實在一般的父母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一點,例如媽媽們會互相誇耀自己的小孩幾歲就能背誦三字經、學會九九乘法表等等,而藉由兒童選美比賽獲勝的榮耀,父母會將功勞歸功於自己,從中滿足虛榮心與成就感。

可怕的是,父母會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好」、「我是你媽媽,你要聽我的。」這些話來誘導孩子要有更好的表現。這種扼殺孩子正常成長的做法,通常會讓他們感到自我認同障礙,缺乏歸屬感與安全感等負面心理問題,針對大眾或父母對於完美的期望,使他們必須隱藏自己的情緒和需求。

身為時尚代表的法國,已在2013年通過「禁止為16歲以下女孩舉辦選美活動」的法案,法案內容還包括禁止銷售兒童型號的成年服裝,例如填充胸部、高跟鞋。法國前體育部長喬安諾說:「不要讓我們的女孩從很小就相信只有外表才能評判她們的價值。」

審美,兒童選美
圖片來源:大華新聞網

2010年底時尚雜誌《Vogue》曾刊登了一組法國童模濃妝艷抹的照片,如上圖,女童穿著華服與高跟鞋,佩帶名貴首飾。針對此舉引發嘩然,《Vogue》雜誌在當時表示「照片只是反映了少女們的一個共同幻想,那就是像她們的母親一樣穿著打扮。」

有專家認為,如果家長花太多錢裝扮小孩,恐怕會讓兒童產生外表至上的迷思。只能說,兒童的自我認同發展,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父母,父母要做的不應該是為孩子界定何謂美醜,而是引導他們挖掘自己的美,給他們自由體驗並定義世界的美。

Tags

MamaClub

媽媽最關心嘅食、衣、住、行、育、樂嘅大小資訊,無論妳喺邊個階段嘅媽媽、媳婦或者婆婆都可以喺度揾到妳需要嘅精彩內容。歡迎加入MamaClub我哋一齊分享「湊仔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