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惡習讓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出現破裂

作者\媽媽經編輯 Julie
為人父母很容易忽略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某些壞習慣,即使乍看只是小事情,但其實背後對孩子產生的傷害比你想象中更嚴重,輕則關係破裂,重則孩子的身心發展不良。
小孩的內心世界原是一張白紙,大人所做的一切將反映在上面,夫妻間的爭吵是平常事,但若發生爭執的次數變得頻繁就是問題的開始,父母很快就會發現自己小孩常常吵架打架,彼此不退讓。根據心裡專家Philip Ang的分析,其實小孩傾向模仿父母的行為,所以,父母切記別成為孩子的壞榜樣啊!
Dr. Ang也指出:「如果家庭中承受到的壓力是由於父母不斷爭吵,家庭暴力,酗酒等情況,那麼孩子的精神就會受到影響。有些孩子在被問及父母時會畏縮,因為他們感到羞恥,並擔心其他人會知道家裡的不良情況。」
以下的十大惡習,看看你中了幾個,請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三思:
1.情緒失控
每天下班後,精疲力竭的你回家看到小孩們吵吵鬧鬧你的反應會是怎樣呢?加上你心裡壓抑著的工作情緒,或許此時忍不住也發洩到孩子身上了。專家勸告:「請冷靜適當的處理,你的暴怒只會讓小孩容易成為一個粗暴的人」。
2.忌妒自己的小孩
這個似乎發生的幾率比較少,但還是會存在這一類忌妒型母親或父親,通常是母親對女兒、父親對兒子。請不要用這種心態對待孩子,這樣不僅影響彼此的關係也會讓孩子無法正常的發揮自己的強項。
3.不尊重孩子的隱私權
小孩也需要個人的空間,他們也希望自己的隱私會被尊重。很多父母習慣不敲門就直接開或偷看孩子的日記、短訊已經構成嚴重侵犯隱私權了。
4.過分保護小孩
父母有時候會不想看到小孩失望或有挫折感,但每逢小孩遇到問題都急著插手去處理就會讓小孩失去獨立應對狀況的能力了,小孩也需要學習跌倒後自己爬起來的,因為最偉大的成就並非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推薦閱讀:幫他還是害他?教孩子自理從「玩」家事開始
5.有條件的愛
很多父母會對小孩設下諸多的要求與期望,倘若小孩未能達到預期的表現,父母的態度就明顯的改變,這樣會讓小孩感到緊張、不安、憂愁、焦慮,父母的愛本應該是無條件的!
6.偏心
孩子的優點應該受到重視,努力協助他們改善自己的缺點而非進行各種兄弟姐妹間的比較,請不要讓惡性競爭影響小孩們的感情!
7.把小孩當成閨蜜
當小孩的生活一直圍繞著父母,代表小孩沒有機會學習如何建立其他的關係,專家指出這樣會增加小孩對於人際關係的壓力,甚至會導致憂鬱症。
8.對小孩苛刻嚴厲
小孩很渴慕父母給予的愛護,若你對小孩嚴厲的同時沒有具體的理由,或無理的進行同儕比較就會引起小孩對父母的愛產生迷茫感。專家建議「教訓的語氣必須堅定,但切勿用粗暴或指責的語言,針對錯誤的行為而非人身攻擊」。
9.引導孩子偏向自己
有時候,即使是大人確實有犯錯,但也不要跟小孩說他的壞話,當你跟小孩說「你不要學爸爸這樣喔!」從此形成了孩子對於父母的不信任,孩子長大之後也會不願意信任別人。
推薦閱讀:不用打罵教育的「自然懲罰法」
10.讓小孩背負愧疚
以孩子的學習成績檢討為例,與其跟小孩說他拿不到好成績父母會不開心,不如告訴他為何他應該認真學習,得到好成績也會讓父母更開心,換一種說法會給孩子帶來更好的鼓勵。
精神科專家BL Lim對於教育孩子的錯誤方法提到 「所有錯誤的教育方式都會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變得不健康,從而造成孩子的身心傷害。」遭受心理創傷的孩子,會存在長期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所以家長們~不管以前的自己是多容易發怒,多放縱任性,一旦成為父母還是應該自律自制,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才能成為他們學習的榜樣,為人父母很艱難啊!為了孩子我們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