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孩童套上泳圈獨留泳池,母親到成人區學游泳

作者\媽媽經編輯 Gimmy
當爸媽們帶著不會游泳的孩子,到泳池學游泳或戲水時,通常會幫孩子準備浮板或套上游泳圈,但是爸媽們可別以為這樣子做,就可以讓孩子免遭受溺水的風險。
近日,大陸河南有一名媽媽想練習游泳,於是帶著三歲孩童到游泳池。媽媽將孩子套上泳圈後,就放心地把孩子留在兒童泳池戲水,旋即自己跑到成人泳池裡練習游泳,連孩子溺水被救上岸,她都還渾然不覺。

這起孩子溺水事件,整個過程將近兩分鐘:孩子面部朝向水面、雙手與雙腿不斷拍打水面想要試著呼吸病站起來,但由於力氣較小,始終無法翻身,掙扎到力氣都耗盡了,才終於有泳客發現並將之拉起,經過搶救後,目前已經脫離險境。
推薦閱讀:來玩水囉!如何陪伴一歲以下的寶寶游泳?
男童溺水過程中,旁人視而不見!?
民眾對於溺水的第一印象通常來自戲劇:一旦溺水便會自動大聲呼救,但這樣的行為對於不諳水性的人而言,可能是錯誤的,因為在溺水時,口鼻通常有嗆水的情況,搶著呼吸都來不及了,根本沒有空來喊救命。

輔大耳鼻喉科主任也表示:發聲是在吸飽氣後,氣從肺部往上,帶動聲帶閉合發聲,但溺水的人呼吸量少,肺部的氣體不足,向上讓聲帶振動的氣體強度相對的就弱,聲音也較小聲。
因此醫師表示,萬一嗆到水或溺水時,第一時間要保持冷靜,因為當愈緊張,呼吸速度就會加速,本來可能只嗆到一點點水,嗆的水就因此越多,而導致即使想呼救,聲量也不足。
溺水跡象:怎麼觀察旁人是否溺水?
一、 頭埋於水中,嘴巴在水面之下時
二、 頭向後仰並張著嘴巴時
三、 在水面上喘氣看起來像是換氣過度時
四、 伸直雙腳彷彿站立在水中時

從大陸新聞反觀我國溺水事件,根據我國消防署資料顯示,近三年來溺水的人數不斷攀升,因此如何確保自己在海邊、泳池邊、或是水樂園等有水的地方玩的安全,儼然成為重要的課題。
推薦閱讀:「就是愛游泳」就在這個夏天,一起跳入水中消暑過癮吧!
要避免相關溺水意外發生,我們可以這樣做
一、 選擇安全的環境
在海邊通常會有一個安全的區域範圍或是警戒線,會設置安全區域並不是漫無目的的,所以呼籲民眾們還是遵照指示不要隨意超過。另外,對設有禁止游泳或水深危險的地方,也請民眾盡量避免靠近戲水。
二、 選擇符合規定的場所
不僅包含了一些水設施本身安全與否,也包含了是否有足額的、通過證照考試與訓練的救生員。
三、 自救招數學個幾招
1. 趁一開始還有力氣的時候保持冷靜避免嗆到更多的水,並在此時拍打水面,,除了可以產生浮力外,也能製造水花引起旁人注意。
2. 現場若有飄浮物,可以善加利用。
3. 利用「水母漂」:深吸一口氣後,臉練向下埋入水中,手抱膝或自然下垂,身體自然會漂浮在水面。
4. 利用「仰漂」:全身放鬆並吸滿氣,後頭部慢慢後仰,雙手張開成十字型,平躺在水面上。

四、 防溺水的浮板或泳圈不一定讓孩子安全
市售的泳圈其實多數不太適合小寶寶或幼兒使用,因為為了不讓游泳圈和小孩脫離,所以泳圈的孔相對較小,一旦幼兒在水中失去平衡時,很容易造成孩子溺斃。
五、 不要讓孩子離開視線
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所以即使是讓孩子離開視線短短的幾秒鐘,都有可能是造成悲劇的原因。
夏日炎炎,不少爸媽搶著在暑假的尾聲,帶著孩子一起去游泳池,除了消暑或運動之外,也能夠順便讓孩子學游泳,但要記得即便孩子身上已經有泳圈了也不一定安全,小編還是建議爸媽們讓自己的心肝寶貝,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以免憾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