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育兒成長

讓孩子勇敢追夢比較重要,還是成為菁英比較重要?

作者\媽媽經編輯 Gimmy

曾有一陣子,新聞媒體掀起輿論,討論是否應該要廢除菁英教育,好讓所有學校均能社區化、正常化。不過現今台灣的教育制度欲有所變革,似乎仍需要一段時間,因為從以前到現在,多數人都以「考試測驗、成績至上」的心態看待教育,要培養社會「菁英」。

老師和家長共同的心願:希望孩子未來都能成為社會上的菁英!
「希望孩子未來都能成為社會上的菁英!」確實這句話,從希望寶貝兒女或學生好的父母與老師口中說出來,是很合理與適切的,因為這句話不限定孩子往哪一種行業別發展,同時也給了所有孩子一個可以努力的目標。

推薦閱讀:把孩子養成學霸,真的對他的未來有幫助嗎?

不過,在成為各行各業的菁英之前,孩子絕對不會錯過二件事──把書唸好、把考試考好。於是一階又一階的篩選機制啟動了,從雙語幼兒園到明星國小、明星國中、明星高中、台成清交政……一關又一關困難的關卡,把許多懷有夢想的孩子給徹底摧殘。

因為這些孩子不懂一個職業的棒球選手,為什麼要讀超過他們應該學習的範圍外的書,而不是把時間花在棒球場上練習,因為這些孩子不懂想成為一個專業的舞台劇演員,為什麼會被社會大眾投以異樣的眼光……

就是這樣的現實,有些孩子再也不敢作夢了!甚至連把夢想放在心中的權利都拋棄了!他們無法突破勇敢逐夢,只好回歸現實,試著讓自己透過唸書、考試成為爸媽或老師口中的那位菁英。

但殘忍的是,當孩子沒辦法吸收時,台灣的教育制度並不是著重在教會和學會,孩子教不會或學得比較慢,那就到補習班啊!當孩子第一次碰到考試結果,老師只褒獎分數高的、對分數低的同學說要再加油唷時,無形中建立起階級意識學會相互比較。

不僅如此,更不幸的是第一次、第二次孩子還不適應考試制度,考不好不打緊,怕的是第三、第四次仍考不好時,信心遭受嚴重打擊,卻沒有人跟孩子說:「其實你很棒了!」因為從第一次考試以來,每一次的成績都有很大的進步。

推薦閱讀:爸媽們,你用什麼態度,面對孩子的成績?

另一方面,雖然不少孩子遭受到了摧殘,但不可否認有些孩子放棄了自己的夢想,透過唸書、考試的方式,想成為所謂的「菁英」,而他們確實成功了。不過,是否能斷言他們內心是快樂的?是否能確定他們放棄了夢想、唸那麼多書、考贏那麼多人、讀了一個他們自認應該會有興趣的科系,在遙遠的未來是否會快樂?

另外,這些看似已經成功一半的孩子,看著那些「被篩選掉」的同學們,雖然考試讀書不厲害,但各個身懷絕技,有會修車的、有會水電配線的、有已經開始接平面設計案子的、有已經在知名餐飲企業裡實習的……

這時候回頭審視放棄夢想的自己,生活重心「只剩」與書本、理論奮戰時,彷彿自己是被不斷篩選又篩選出來的「人渣」。是的!現在台灣的教育制度彷彿就是網路笑話的寫照──菁英就是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然後做篩選、篩選、再篩選,篩選後「剩下的」!

台灣教育,明星學校,菁英

菁英教育究竟應不應該存在?
或許看到這裡,你會認為菁英教育都是不好的,但現在菁英教育是否應該廢除,仍是能掀起論戰的議題,因為在各國也都還存有明星學校,如美國的哈佛、耶魯、麻省理工、史丹佛、英國的牛津、劍橋、日本的東大、新加坡的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國的清大與北大……都是佐證。

推薦閱讀:拒當考試機器,那些比成績更重要的事

而且沒有菁英,似乎會使國家社會喪失競爭、前進的動力,這也是菁英教育或相關制度仍到處可見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其實菁英教育的制度,不僅僅只是表面上看到的「會唸書、考試100分」而已,它同時也使在相同環境比較的菁英們,認知到有時候努力了還是拚不過別人時,要跳出既有框架找出自己的道路,因為和別人一樣時,你得到的也就只是和別人一樣。

最後,雖然我們仍不能確定菁英教育或制度,對於個人甚至是整體社會的影響是否利大於弊,但當我們自己或是自家的孩子,沒有認知到菁英教育真正帶給我們什麼,而只是一昧追求當學霸、抱持著成績至上時,不妨跟孩子說:「孩子,如果你有自己的夢,只是受到了環境影響所以才拚命唸書,爸媽會支持你勇敢去追夢!當發現不適合或真的撐不下去時,我們再來討論怎麼做,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

Tags

MamaClub

媽媽最關心嘅食、衣、住、行、育、樂嘅大小資訊,無論妳喺邊個階段嘅媽媽、媳婦或者婆婆都可以喺度揾到妳需要嘅精彩內容。歡迎加入MamaClub我哋一齊分享「湊仔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