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育兒成長

史丹佛教授用經濟學破解小孩的「拖拉」心理,讓你不再怒火攻心!

作者\媽媽經編輯Reese

開學了,小孩的生理時鐘,媽媽調得好辛苦…叫他起床、盥洗、吃早餐,動作慢吞吞的,每天都在趕遲到!放學下課了回家,又要催他寫作業、整理書包、準時上床睡覺,不分晝夜,對家長都是身心靈的磨難。換個方式吧!史丹佛教授從經濟學角度解讀,孩子拖拖拉拉的真實原因。

你聽過「成本意識」嗎?原來孩子不一定沒有時間觀念,而是搞不清楚「需要」跟「想要」,用經濟學來說,他們缺乏「成本意識」。例如,自制的大學生知道這周要安排念書計畫,不能熬夜打電動、出去玩樂,否則下周考試會被當;成人會因為明天一大早要開會,今天的聚餐就提早回家,或是滴酒不沾。

家長擔心孩子不早睡,隔天又爬不起來、影響學習精神,所以會叫孩子「趕快去睡!」可是小孩子的思考模式是相反的,因為明天又要上課,我要把握現在的時間多玩一點,而不是想著「我要睡了,不然明天上學會遲到。」也有可能,孩子用拖拖拉拉的表現,對家長抗議「我想照自己的意思」做事。

賴床,經濟學,小孩拖拖拉拉

這時候如果家長烙下狠話:「我等等進來你還沒睡就死定了。」、「你再慢吞吞的明天遲到我一定叫老師罰你。」小孩子就會把控制與處罰連結起來:「因為我不聽話,所以威脅被處罰,大人好愛管我,好煩。」、「就算明天真的快遲到,媽媽還是會幫我收書包,趕快載我去學校。」孩子自己不用承擔行為的後果,自然不會對自己的慢動作感到著急了。

推薦閱讀:孩子愛賴床,媽媽超崩潰!試了這幾個方法後…孩子竟然「主動早起」了

所以家長只好試試看另一種做法,放長線釣大魚,這裡的長線,就是克制自己想幫助孩子收拾、想叮嚀孩子的慾望,讓孩子自己承擔惡果,最後家長就可以捕獲一條建立起成本意識的大魚(孩子)。例如:校車是不等人的,家裡的車子也是,事前跟他說好,早上有半小時可以吃早餐,準備出發去上學。如果小孩來不及趕在七點準時出門,那就請他自己想辦法,自己打電話跟老師解釋。

經濟學,拖拖拉拉,催小孩

推薦閱讀:鬼門關的開學日,依然每天斷線三四五六次,搞不清今夕是何夕

如果,小孩抱怨「今天沒吃早餐很餓、今天遲到被老師罰了抄課文」,千萬別急著說「誰叫你不聽我的!我早就跟你講過了…」要忍住怒氣,這是最考驗耐心的時刻,跟孩子說「我相信你明天如果有控制好時間,就可以吃飽飽,準時到學校。」

如果,小孩寫作業拖拖拉拉,昨天考試的錯誤也不訂正,那就跟他建立好規章,如果沒訂正好錯誤,不能吃零食、不能吃晚飯,講過一次了,家長就會做到,不要破口大罵,但要理性的讓他明白「我們是來真的」,不用一催再催,讓孩子自己學習掌握時間與承擔後果。簡單來說,習慣當白臉的家長要能狠下心;習慣扮黑臉的家長要能耐住性子,小孩的獨立自主是靠一半的放生與一半的訓練而來的,如果不教孩子自動自發,家長永遠會累個半死。

參考資料:John Perry,https://philosophy.stanford.edu/people/john-perry

 

Tags

MamaClub

媽媽最關心嘅食、衣、住、行、育、樂嘅大小資訊,無論妳喺邊個階段嘅媽媽、媳婦或者婆婆都可以喺度揾到妳需要嘅精彩內容。歡迎加入MamaClub我哋一齊分享「湊仔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