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媽媽經編輯
我們每個人在童年時,都是相對弱小而無助的,需要父母的保護和照顧,才能依附存在,父母對孩子的愛,就是最大的營養。孩子無形中的討好動作,便成為一種內在心靈的反射。
然而,家庭不一定完全以孩子為中心,有時父母沉迷個人喜好,或是忙於事業工作,甚至家庭中有多個兄弟姐妹,無形中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便會採取討好的方式,迎合父母的喜好和需求,讓父母滿意和開心,壓抑自己真實的感受,通過委屈自己做個好孩子來得到父母的關注。
人格面具的養成
當這種機制第一次有效之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人格面具—好孩子。乖、聽話、懂事、察言觀色,做父母喜歡和期望的事情,成為父母想要的那個好孩子。模式固定後,慢慢地就在生活和工作中形成了一種習慣,在權威面前,在上司面前,在領導面前,甚至在自己的伴侶和朋友面前,都是如此。
討好的孩子內在潛意識中是恐懼的,因為要討好,壓抑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需求,卻往往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因為每一個人都不會尊重一個跪在地上的人,認為這是你應該做的,付出了卻得不到相應的反饋和回報。
循環模式重複傷人傷己
討好的孩子會傷心,蘊藏著巨大的憤怒和悲傷,一旦長期得不到尊重和認可,委屈和憤怒就會找個機會猛然而出,「我都這樣了,為你付出這麼多,你怎麼還這樣對我!」一旦憤怒爆發後,恐懼感就會油然而生;而討好的孩子的人格又沒有建立,恐懼對方的拋棄和離開自己,恐懼占據上風、馬上悔過,又變成討好的孩子跪倒在對方面前,重複原來的模式。
這種模式導致內外皆空虛,一個人時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不會照顧自己,渴望他人來照顧自己、努力往外求;與他人相處時,無法真實的呈現和表達自己,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求,最後傷人傷己。所以討好的人在日常會出現許多的身心問題,因為長期的內在負面情緒的壓抑,又無法表達真實,由細小的問題累積成大病,比如特別敏感,在乎他人的評價,渴望他人的誇獎和認同,情緒低落等。
如何從討好的模式中走出來?
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當討好在婚姻、生活、朋友等各種關係中無法發生作用時,我們才會去反思是不是我們自己的問題。要打破討好的模式,重建新的模式,我們需要先清理自己過去壓抑的悲傷憤怒和痛苦,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覺知的狀態,看著人際關係中的自己,當自己討好的念頭起來時,或者討好的事情發生後,自己慢慢覺知,原來自己採取了討好的方式去面對這個世界。
學會自己去陪伴自己,愛自己,然後慢慢地接納自己,撫慰創傷性缺失,慢慢的建立新的人格模式,如果缺乏這個能力,可以請專業人士來陪伴,陪著自己走過這條荊棘之路,這是一段漫長的過程,唯有愛,無條件的愛,大無畏的勇氣,才能陪伴著自己走過這個過程,成為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