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媽媽經編輯 Reese
最近,有一名老師在網路上分享一名幼兒學生適應不良,家長還比小孩更擔驚受怕的問題。孩子到了新環境總是非常怕生,跟同齡的孩子一起玩,如果不小心被推倒、玩具被拿走,就會不停嚎啕大哭,這本來也是正常的情緒表現,但是這名媽媽是高齡產婦,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孩子,就三番兩次拜託老師要多多關照自己的孩子,防止他受到傷害或驚嚇,請體諒她身為高齡產婦的心情。
生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養育孩子更是,老師認為最好在孩子進入群體生活時,家長就要開始學習放手,讓孩子「培養逆商」,逆商(AQ)是逆境商數的簡稱,被專家認為是除了智商和情商之外,提高競爭力最重要的因素。
演藝圈的明星人妻章子怡、袁詠儀、包文婧在實境節目中一起吃即時火鍋,稍微有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即時火鍋要加冷的食用水,但是被老公照顧得太好的包文婧,居然把熱水倒進火鍋中,一旁的章子怡、袁詠儀嚇的躲開,驚訝的問「你怎麼放水到那裡去了?」就怕火鍋過熱燙傷人。
後來,包文婧知道自己犯了「生活白癡」才會犯的錯,自責的差點哭了起來,她說自己從小就被父母親保護的好好的,跟包貝爾結婚之後,也被捧在手心上疼愛,不需要解決問題,因為周遭的人都會幫忙處理。章子怡對她說:「你就是被保護的太好了!」聽起來是一句讓人又羨慕又搖頭的話,包文婧也承認自己遇到挫折,就會很懊惱自己都做不好,這種挫敗感衍生出潛在的自卑。
原來,原生家庭過度保護孩子不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潛藏的不幸。因應現在少子化、晚婚晚育的情形,很多家長愛子心切,覺得小孩就生一個,就是要寵著養,習慣生活中有父母處理大小事的孩子,長大就可能變成沒有主見、相對脆弱,或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鬼,因為生活總是一帆風順,孩子可能過度高估自己的能力,缺乏同理心並忽略他人的感受。
如何培養孩子的逆商,提升孩子的受挫力?可以試試看以下3個方法。
1. 有計畫的忽略
不要立刻滿足孩子的需求、不要即時幫孩子解決問題,職能治療師黃彥鈞老師在《有感教養》中建議家長要「有計畫地忽略孩子」,放手讓孩子跟同儕相處,孩子要能自己學習分辨並拿捏與他人的界線,就算孩子前幾次仍然表現的一蹋糊塗,家長也要忍住別插手,事後跟小孩討論怎樣做可以更好。
推薦閱讀:家長越控制,孩子越失控!小心把孩子催成「被動廢人」
2. 讓孩子多運動
美國運動醫學學會和兒科醫學會的建議指標為每天從事6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小孩可以多多接觸各種運動,從中學習「運動家精神」讓孩子更有風度,更有接受失敗的空間,還可以改善孩子易怒、分心、挫折忍受度低的狀況。運動後釋放的腦內啡分泌和多巴胺,會讓人感到更快樂,因此,平日工作繁忙的家長,最好趁假日增加親子戶外活動的運動量,強化身心健康!
3. 引導孩子調整心態
遇到困難或事情不如意的時候,家長要告訴孩子我們不要逃避壓力,而是要學習共處和調適,有一些小孩需要多一點的時間,才能裡理解大人想要傳達的意思,並養成自己主動解決的習慣。家人要保持耐心,對小孩有信心,一定會漸漸地有所進步。
回到文章開頭的案例,孩子到新環境適應不良本來是一種常見的情形,但如果家長過度照顧孩子,可能會讓孩子習慣消極不作為,種下消極的心理因子,孩子可能會在父母的庇蔭下安逸一時,卻更可能擴大成日後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