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媽媽經編輯 Reese
在《家庭教育與家族傳承》的專欄影片中,中國的心理諮詢師張健說:「女人選錯老公,會壞了一生;男人選錯老婆,會壞了五代。」因為女性身擔母職,對孩子的教育與心理發展的影響會代代相傳,就連阿里巴巴的創辦人馬雲,也在演講上大聲疾呼「女性強、母親強,才能孩子強,孩子強,社會才會強。」
現代人講究自由戀愛,要能擇你所愛;愛你所選,其中「選擇」的條件就至關重要了。普世男人的擇偶標準是什麼?30歲、40歲、50歲的男人,沒意外的話都是想要選擇年輕、漂亮的女人。不過,張教授說「這哪是什麼標準呢?這是一種高風險!」,回首中國歷史各朝代的皇后,有幾個是真的傾國傾城?可見「帥哥美女」絕對不是擇偶當中最重要的標準。
推薦閱讀:劉青雲:「愛情簡單來說就是看了她一眼,你沒有辦法不看第二眼」
當然,也有人覺得相處愉快,相看兩不厭,就可能在人生的某階段決定相伴一生,如果你也認為擇偶需要有條件、有規劃,不妨參考以下「3種慎選結婚對象」:
1. 結婚對象的父母關係不良
張教授表示,你以為2個人結婚之後,床上就只躺著2個人嗎?錯!至少會有6個人。因為還要加上夫妻雙方的爸爸、媽媽,結婚之後兩人在溝通,背後往往蘊藏著對方的家庭觀念,例如,男人說「我媽覺得做妻子的就應該…」;女人也會說「我媽覺得有肩膀的男人應該…」
接著,彼此都被要求要過著上一代家庭模式的輪迴生活,久了感到不幸福快樂,覺得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好像也就合情合理。不過,上一代的婚姻關係與觀念,也可以靠後一代的選擇與成長來規避,並非存在絕對的相應關係,只是可以多一分參考。
2. 結婚對象跟父母關係不良
第二點就是另一伴與原生家庭的親子關係,如果另一半和他的父母關係不睦,雙方都沒有好好處理,這代表什麼?將來有了孩子,有比較大的機會,可能也會衍生親子關係斷裂,或是溝通不良的狀況。
3. 結婚對象與兄弟姊妹關係不良
已婚者會說,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是兩家子的事,如果結婚對象和他的兄弟姊妹關係很差,那可能也會影響他對於另一半的家庭成員的態度,而這也可能不利他個人社會關係的拓展。
女人早婚好;還是晚婚好?
現代許多女人都想晚婚,大齡剩女越來越多,沒什麼好奇怪的。以張教授的看法,從現實層面而言,一個35歲的女人,想要結婚時,可能就會碰上40歲上下的男人。第一,他可能是已經有過一段婚姻、有小孩的男人,所以女人有可能「還沒結婚就先當媽」;第二,如果你嫁給一個40幾歲都沒結過婚的男人,總覺得風險更大。
接著,35歲的女人好不容易結婚,夫妻很有可能會急著生孩子,克服高齡產婦的困難之後,孩子變成了女人生命中的全部,而女人前面幾十年打拼的事業成果就會瞬間歸零。等孩子長大到了青春期,媽媽剛好也在更年期,這時候親子關係劍拔奴張,女人甚至還會後悔當初乾脆不生。
推薦閱讀:老公打呼如打雷,夫妻睡眠品質怎麼救?
政府政策導向早婚早生
最後,教授以個人在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待過一段時間的經驗,講述早婚vs晚婚也關乎著國家大事。新加坡生育率不到1.1,近年開始大量引進中國大學生,目的之一也是為了維持在新加玻的華人比例。不僅台灣,現在不論是中國、新加坡,政府的政策均導向國人早婚早生,挽救委靡不振的生育率。
大家都認同婚姻是人生大事,因此擇偶不審慎的計劃怎麼行?已婚有孩子的父母,也可以提早給孩子建立認知、討論擇偶的想法等等話題。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你還年輕,先念好書了再談戀愛;等到孩子畢業了,又跟孩子說工作穩定了再談戀愛;等到孩子年近中年,又急又慌又害怕,就容易發生趕鴨子上架的情況。
參考資料: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張健《家庭教育與家族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