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媽媽經編輯 Yuting Tsai
週日帶著孩子和親戚們聚餐。媽媽們忙著聊聊孩子先生最近發生的事情、孩子們也自己在旁邊玩了開來,聊天聲音、小孩笑聲此起彼落好熱鬧。
「其實我家薰薰,」大表姊突然壓低聲音,好像害怕會讓孩子聽到她說了什麼,其實已成功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她常常會偷拿她哥哥和我們的東西…」只見其他家長有的顧左右而言他、有的則是勸說小朋友本來就好奇喜歡玩,在場的小孩子則是已經開始竊竊私語。
推薦閱讀:血型與夫妻關係,你們是哪一種?
被點名的薰薰默不作聲,忍耐著媽媽不斷在所有人面前「說她壞話」,什麼外婆會給她零用錢讓她去「偷買零食」、她上廁所都上很久不知道在「偷做什麼事」、喜歡偷拿家人的東西去用、把別人送她的巧克力「偷吃光」…,大表姊一副聊他人八掛一般講得舒心暢快,女兒的臉色也越來越難看。
「妳也常常偷拿我的東西去送人啊!」最後薰薰終於忍不住了,開口反擊。
「妳又用不到,」大表姊一臉理所當然:「我看妳又沒在用,當然送別人用」
「妳有問過我嗎?」
「我幫妳整理房間還需要經過妳同意喔?」看著大表姊的發言,我忍不住在心裡暗暗嘆氣。
「那為什麼我不能拿你們的?而且巧克力是同學送我的,為什麼我不能吃?為什麼妳沒經過我同意要給別人?」果不其然,個性倔強的薰薰一但為自己站出來,一切都不管不顧。
「妹妹,妳一定要這麼計較嗎?」媽媽面子過不去了,「妳怎麼這麼沒禮貌?怎麼可以這樣跟媽媽說話?」
小孩子安靜
了,頂著憤怒的臉,眼睛紅了起來。其他媽媽原本嘻嘻哈哈看著母女拌嘴,一見苗頭不對趕緊出來打圓場。
當天晚上,大表姊拿著棍子把小孩喊了過來。
情緒,往往是由大人的行為牽引起來
「自己說,妳今天錯在哪裡」,大表姊一面打手心一面質問,小朋友只是緊緊抿著嘴,不說一句話,「不說話嗎?不說我就再打!」母女倆堅持了幾分鐘,最後大表姊氣得往薰薰腿上抽了好幾下,然後叫她去讀書寫功課,一小時後要考試,背不出來就別睡覺。
看著大表姊生氣的樣子,我嘆了口氣:「妳根本是為了發洩怒氣才懲罰她」
「廢話,她今天是什麼樣子妳難道沒看到?」
今天或許孩子在大家面前頂撞爸媽是沒禮貌的行為,但是會引發孩子這種行動的,不就是爸媽讓孩子在所有人面前感到無地自容嗎?孩子的是非觀念是需要透過父母的評價、並且觀察父母的反應而形成的, 既然媽媽都能在大家面前「說她壞話了」,憑什麼要求孩子忍氣吞聲,不能為了自我捍衛而反擊?
小朋友雖然小,但已經知道什麼叫做丟臉、羞恥,身為孩子的爸媽,怎麼能夠將小朋友犯過的錯誤和糗事拿來當作自己茶餘飯後嚼舌根的話題?罔顧孩子的隱私和自尊心,就為了滿足三姑六婆聊八卦的心理根本不可取!
大表姊哼了一聲,「我說的都是事實,事實有什麼好怕人知道的?」
我翻了白眼:「妳不告而取也是事實,為什麼她說了妳就生氣?」
「拜託,我是她媽耶,她的東西都我買的耶,她能跟我比嗎?」
「喔,那為什麼她不能動妳的東西?」
小朋友偷東西,是真偷?還是觀念不清楚?
小朋友對於「所有權」都還不夠清楚,看到喜歡的東西會想占為己有,發現孩子偷東西的時候,千萬不要大聲責罵然後貼上小偷的標籤。「薰薰還在學習這方面的觀念,然後妳又喜歡隨便拿走她的東西送人」,我無奈的看著一臉不高興的大表姊:「那其實她會那樣做很正常啊!根本只是學妳!」
大人很容易將自己身為長輩的權力無限上綱,並且壓縮孩子的自主權利,從寶寶時期的身體自主權、到所有物調配權力(最常見的就是硬性要求分享)、隱私和秘密更容易成為爸媽們茶餘飯後的笑料,被迫地向全世界分享他們的所有事情。
誰沒有犯過錯誤?除了孩子需要學習犯錯調整以外,爸媽們更需要學習管好自己的嘴,並且站在孩子的角度保護他們,不再向別人轉述這件事,尊重孩子不願讓自己的錯誤被更多人知道的心情,呵護孩子的自尊心。聊媽媽經、爸爸經的確容易拉近彼此距離,但麻煩不要出賣孩子搏君一笑,想要話題,養寵物就可以了。
如果真的偷了東西,該如何調整觀念?
先釐清孩子偷拿東西的原因,再找出調整的辦法。例如薰薰很明顯受到媽媽行為影響,即便可能知道不告而取是不對的行為,還是基於自我滿足、自我補償的心理任意拿取爸媽的物品。
先帶著孩子釐清「別人的」或是「我的」等概念,可以搭配故事書或是文章教導孩子,用同理心的方式理解對方的感受:「自己的東西不見了很難過,同樣的別人也會難過喔」,避開用直接質問的方式,引導孩子主動向失主道歉並且歸還。
最後,教孩子控制欲望,如果孩子不懂得控制欲望的話,很容易為了掩蓋不對的行為一錯再錯。媽媽們可以先判斷孩子的慾望是否合理,再決定後續的處理方式,並且告訴他可以如何用正當的方式換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1.告訴媽媽,讓媽媽幫忙買(記得說清楚不一定每次都會買)
2.存零用錢,自己購買(順便練習金錢觀念)
3.制定獎勵模式,讓孩子完成目標
4.若是非必需品,或是不打算購買的,與孩子討論出替代方案、或是讓他自己有而他人沒有的東西,達到滿足感。
推薦閱讀:懷孕媽媽只因吃到「這個」,寶寶出生罹患敗血症與腦膜炎!
最重要的一點,慾望是需要疏濬而不是圍堵,別拿過去自己成長過程的必需品當作評斷現代孩子的標準。讓孩子如願、交換條件、替代方案、不准購買等四種方案交替調整孩子的慾望,會比千篇一律以:「我覺得不妥」阻擋來得更加有彈性、也不會堵死和小孩之間的溝通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