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很久以前,古希臘人認為,小孩的先天特徵來自於強而有力的父親,母親只是提供後天養育的孵化器。後來,亞里斯多德推翻這種說法,認為小孩的遺傳,父母都有貢獻。直到19世紀孟德爾、達爾文等理論的出現,再度刷新大眾對遺傳學的認知。
學生時代唸過生物學,正常人有23對染色體,男女之所以有生理性別的不同,就是因為在第23對染色體中,女性有2條X染色體,而男性則是1條X染色體、1條Y染色體。
結果,根據英國科學網站一文,科學家表示,X染色體上帶有智力基因,所以小孩的天生智力可能是遺傳自母親的條件基因,來自父親的高等認知功能基因還可能會自動停用。科學家先用老鼠做實驗,發現具有額外劑量的母源基因的小鼠,頭部和大腦比較大,但身體卻很小;反觀具有額外父本基因劑量的小鼠,大腦比較小,而身體更大。
研究人員從1994年開始,訪問了12686位14~22歲的年輕人,雖然上述老鼠的實驗結果被推翻了,但是就算加入後天的教育、營養補充與環境等等外部因素,研究人員發現,小孩的智商的確受到母親基因影響。
推薦閱讀:研究證實:海鮮有益嬰幼兒和兒童青少年的神經認知發育!平均智商較高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母子之間情感的歸屬感,對於大腦某些部位的生長有關鍵性的影響。在分析了多對母子長達7年的親子關係之後,研究人員指出,平均來講,在情感上受到支持並滿足智力需求的孩子,比起母子關係疏遠的孩子,多出13%的海馬迴。
海馬迴是什麼?它是控制大腦記憶,學習和壓力反應的區域。人們每天接收大批訊息,會先到海馬迴形成短期記憶,經過篩選與整頓之後,再送到大腦皮質,儲存成長期記憶。根據美國舊金山加州大學的研究報告,人們在約13歲時,海馬迴區域就會幾乎停止製造神經細胞,人的一生只有一次13歲,由此可見一個具有母愛的童年,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很重要。
而關於其他會決定小孩智力的外部因素,生活在安全、關愛、健康家庭的小孩,比那些生活在衝突環境、營養不良的孩子相比,取得更高的智力測驗分數。那爸爸呢?爸爸同樣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研究人員指出,小孩遺傳自父親的其他基因特徵,例如「直覺」和「情感」,也是打開潛在智力發展的那把金鑰,所以爸爸們,不要覺得失望!
推薦閱讀:愛吃手是聰明訊號!寶寶智商高的五大特徵?
不過,上述這番研究成果的文章,被輾轉發布分享之後,也被一些科學家或教授打臉,認為不夠有說服力。例如非洲醫學雜誌(Africa Check)網站上,醫學教授Fredrik Karpe指出,孩子聰不聰明,應該是取決於文化,經濟和社會環境因素。反駁的論點為「智力是一個複雜的特徵,會受到各種遺傳變異或環境因素影響,不只是承接自X染色體。」
無論如何,很重要的觀念是「基因本身沒有優劣好壞,而是被放進環境裡面,才產生優劣好壞。」孩子最後會如何?依然是透過個體基因跟外在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孩子的基因取自於父母,但是孩子的好壞,依然用之於己喔!
參考資料:Children inherit their intelligence from their mother not their father, say scientists、No, children don’t ‘inherit intelligence’ from mother’s X chromos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