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育兒成長

「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管!」別用無心的一句話,丟失了你的孩子

在家庭中有人生病或者出現緊急情況時,面對孩子的疑問,你最常說的話是什麼?我猜大概是:「大人的事,小孩子懂什麼,別管!」

有孩子的家庭大多數都像是在溫室中養花,怕外面的風吹雨打,也怕自己的照顧不周,所以小心謹慎的把孩子與外界隔絕開來。但就是這樣一句「別管!」會讓孩子從家庭關係中剝離出來,對家庭失去參與感和同理心,對父母長輩的親情也會慢慢變淡。

誰能想到,這句看似保護孩子的話卻會讓他與你漸行漸遠。很多家長問我:「為什麼孩子長大了跟我不親?」答案其實很簡單,一個從未讓孩子走進的家庭,又何談親近?

家長太管事,孩子不懂事

前段時間,一篇《媽媽手術22歲女兒說:你們去醫院,誰給我煮中飯》的文章引起熱議,文章中說了這樣一件事:

小美的姐姐今年46歲,前幾天查出子宮頸癌,幸運的是發現得還算早,初期,醫生建議儘快手術。

第二天一早,小美就匆忙趕去姐姐家,想著和姐姐一起去醫院,好為下午的手術做準備。畢竟是癌,姐姐姐夫都愁眉不展,憂心忡忡。收拾衣物時,姐夫喊他們的女兒,說:「我和你媽要去醫院了,你怎麼還不快點換衣服!」

哪知女兒不耐煩地說:「我去幹嘛,我又不是醫生,不去。」姐夫一聽,明顯有些生氣了,憋得直喘氣,想罵又不知罵什麼。姐姐趕緊打圓場說:「好了好了,不去就不去,小孩子,去了也不管用。」

小美看不過去,就主動去拉姨侄女的手說道:「好孩子,和小姨一起去吧!陪陪你媽,你媽害怕呢!」

女孩把手一甩說:「都說了,我不想去。」

低頭又摸了會手機,說:「媽,你們都去醫院了,那誰來給我煮中飯呀?」

22歲的女兒面對即將去醫院做手術的母親,不僅不願意陪同照顧,甚至沒有一點關心之語,還只顧自己的問道「你們都走了,誰給我做飯?」而即便是女兒這樣的態度,生病的母親也只是說了句:「小孩子,不去就不去,去了也不管用。」

22歲的女兒,其實已經不能稱之為孩子,但她的所做所為卻宛如一個不滿十歲的孩童。是的,她做錯了,但錯的更離譜的是父母的教育。他們沒有告訴過女兒愛是互相的,所以面對母親的疾病,她所表現的是疏離,是事不關己的漠然。

親子教養,家庭教育,溝通,尊重

他們同樣是溺愛的,始終把女兒當做小孩不捨得責怪一句,所以孩子從沒長大,可能對於生死的概念都很模糊。這位母親用一句「孩子去了也不管用。」無形中把女兒推開了,將女兒從家庭中剝離了出去。

推薦閱讀:父母無心的一句話,讓孩子陷入「破窗效應」,這輩子就廢了!

不懂事的孩子背後必定有個太管事的家長

有一個太能幹的媽媽,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食衣住行被一手包辦,什麼事都不用管,反而會讓孩子想要逃跑,讓親子關係漸漸疏遠。

就像電影《囧媽》中強勢到嚴格控制兒子喝水上廁所時間的媽媽一樣,在這段母子關係中,媽媽做得越多,在孩子看來是錯得越多。以至於長大後的兒子不知道該怎樣與媽媽相處,更不知道該怎樣去處理自己的家庭關係。

你以為他做不到,所以他也就沒學著去做過;你以為他不知道,所以他也就沒試著去了解過……學會放手很難,但被禁錮的孩子永遠沒法長大,就像被綁住翅膀的雛鷹永遠沒法飛翔。你的「管用」不會換來感激,還很可能會讓孩子覺得「多管閒事」。

孩子比你想像得更勇敢

因為孩子小所以承受能力比大人弱嗎?事實上孩子的勇敢會讓很多家長大跌眼鏡,在某些大事的看法上,更加豁達樂觀。

在一部講述自閉症天才醫生的電視劇《良醫墨非》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一個熱愛運動,講話俏皮的小男孩被確診為癌症,生命僅僅只剩下一年,年輕的父母懇請醫生不要將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男孩。

他們想要孩子在生命最後的時光中開心的過,他們怕孩子承受不住這樣的打擊,自怨自艾。然而誰也沒想到,聰明的孩子其實早就知道了自己命不久了,他不忍拆穿父母善意的謊言,他怕他們傷心,所以依然裝作不知情的樣子。最後,他甚至用一如既往開玩笑似的語氣安慰父母道:「嘿,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你看,有時候孩子不是什麼都不懂,他們聰明得令人心疼,也勇敢得讓人刮目相看。有時候家長所謂的保護,在孩子堅強的內心面前是這麼的微不足道,看上去是家長在保護孩子,但孩子又何嘗不是在守護我們呢?

愛他,就給他平等和尊重

是親人更是朋友,這是我能想像最好的親子關係。把孩子當做親人,要愛他包容他同時也要教育他,是朋友,要了解他尊重他更要平等的對待他。孩子是獨立的,他們的內心是豐富的,是多彩的,他們會因為你的一句話而感到難過,也會因為你的憤怒而驚慌失措。如果你還在苦惱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那顯然,你還沒有真正的去把他當做朋友認真了解過。

在電視劇《少年謝爾頓》的一個故事裡,面對爸爸的突發疾病,媽媽和外婆採取了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

媽媽沒有說明任何情況,只是一再強調讓孩子乖乖待著,然後匆匆出了門。顯然孩子們都因為這個突發情況而被嚇了一跳,但是他們比起吃晚飯,更想去醫院看看爸爸的病情。外婆則選擇告訴孩子們一些實情,讓他們好能安下心來。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顯然後者更具有說服力,並且能很好的安撫孩子。

推薦閱讀:孩子有煩惱卻不敢求救,原因出在「說出來會被罵」

孩子有時候比你想像的更關心你

孩子是家庭中重要的一份子,他們想要有參與感,更重要的是他們想要和父母在一起,一起共渡難關。我們很多時候,總覺得是我們在陪伴孩子,但卻忘了其實孩子也在陪伴我們,作為家長我們可能無法陪伴孩子一生,但孩子,一定會和我們相伴到老。

把孩子當做朋友吧!父母不用逞強,他們終有一天會長大,也會有值得依賴的肩膀。

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天才,也沒有生來懂事的孩子,別再把孩子當做襁褓中的小嬰兒,這張白紙會譜寫怎樣的畫卷,90%都取決於你。所以別再對他們說:「小孩子,別管!」而是接納他們,了解他們,陪伴他們最後成就他們,讓你們的關係更加緊密,讓孩子的未來之路更加順利!

執行編輯:Hovis

Tag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