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育兒成長

爺爺奶奶疼孫,卻要孫「不要告訴媽媽」終會養成貪心個性,視凡事理所當然

作者\Psyche賽心姬

「不要告訴媽媽」的壞處

小時候,父母總教小孩要「誠實」。但當父母成了阿公阿嬤,卻教孫子「不要告訴媽媽」。為什麼對自己子女的要求,卻在孫子上可以「雙重標準」?到底「不要告訴媽媽」,教的是「說謊」、「順從」還是「服從」?

阿公阿嬤疼孫,給零食糖果,卻要孫子「不要告訴媽媽」,這其實是有風險的:

1. 動搖父母的設限與規矩:父母已經設定好的規矩或限制,阿公阿嬤帶頭違反,可能會讓孩子無所適從,進而認為父母的設限是多餘的、無所謂或沒必要遵守。前陣子,胖靈精突然跟我說:「這個玩具(現在想不起來是什麼),我說媽媽會說不可以,但是阿嬤說“媽媽說沒關係”,所以阿嬤就給我玩了」。聽到……真是火大!為什麼要「冒媽媽之名」?!

2. 壓抑正在內化的理由,面對權威只能「順從或服從」:當孩子已經正在學習內化(internalize)父母所提供的理由(如上所述,要告知為什麼),然而阿公阿嬤也是長輩,對孩子而言只是同一個問題:「要聽爸媽的話」、「要聽阿公阿嬤的話」。因此,當阿公阿嬤給糖並叫小孩「不要告訴媽媽」,小孩似乎只能選擇聽話,到底是因受到施壓的順從(compliance)或是被迫服從(obedience )(社會心理學)?

實例:因某些因素,我被長輩要求說「跟大長輩說,某位親友是從美國回來的」。我已是大人,有自己的判斷:「你要說謊,是你的事,但不能因為你是長輩就要我配合。再者,這位親友的事發生在我嫁進來之前,所以不想牽涉其中;且與「大長輩」、這位親友都不熟,也不會主動講他們的事。我可以選擇不戮破、默不吭聲,但請不要要求我跟著說謊」。

後來親友帶小孩來,大長輩說他們都講英語,呃…………明明聽到的都是國語,我耳朵???然後我就被大長輩訓說「他們都從美國回來,都講英文,所以跟他們講什麼(台語),他們都聽不懂」……只能被挨罵,摸摸鼻子閃人~因為我是大人了,能自行判斷,但小孩呢?就是因為是小孩,更要從小教導、引導與練習,讓他形成自己的判斷系統啊!

3. 學會掩蓋錯誤行為、隱瞞大人:阿公阿嬤給糖,並意圖掩蓋自己的行為,甚至要小孩當「共犯」,編故事來隱瞞大人。事實上,小孩卻連「共犯」都稱不上,因為他是硬生生被拉下來、沒得選,小孩何其無辜?!

4. 無法獨立判斷、思考行為的後果:阿公阿嬤並不是讓孩子選擇,而是要孩子直接接受,未能給孩子時間與空間思考。小時候是糖果,長大呢?萬一面對的是摻迷藥的飲料或毒品呢?

5. 養成貪心的個性,無法抵抗誘惑並習以為常、認為理所當然:小時候不斷重覆的行為,養成了習慣,長大後會怎麼樣?小時候給糖,長大是要給財產嗎?對於他人只要一說「不要告訴媽媽」就全盤接受?這樣真的比較好嗎?

❝ The Monkey’s Paw. Beware what you wish for. It grants your wish, but takes your most valued possession.❞ (譯:這就像「猴掌」,獲得和失去一樣多。)<Wonder Woman 1984>

祖孫,性格養成,教養

阿公阿嬤可以這麼做……事實上,阿公阿嬤卻能有另一種更好的做法!

實例:有次我們夫妻均有事,我南下將胖靈精託付給台南阿公照顧兩天。我也是千叮萬囑:要聽阿公的話,有什麼事可以問阿公,餅乾和糖果不可以吃太多,只能飯後吃………。當媽媽的就是這樣,把該講的都交代一遍,但仍覺得不放心。第二天去接他,我問他有沒有乖呢?他說自己有乖,台南阿公也說他很乖。

我:那你有吃餅乾、糖果嗎?

胖靈精:沒有。

台南阿公:有拿給他,問他「可不可以吃?」,他說「這種不行」,所以他就沒有吃了。我聽了很欣慰,因為胖靈精除了知道不可以,也知道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並且還教台南阿公哪些是小孩子可以、哪些不可以。

從此例中來看,其實台南阿公的做法是詢問他,提供選擇,而不是強迫,其實會帶來以下好處:

1. 協助鞏固父母的設限與規矩,尊重父母。
2. 讓孩子練習內化的理由,並去練習與執行自己形成的標準與原則。
3. 允許孩子做選擇,並尊重他的選擇。
4. 給予時間與空間做出思考與判斷。
5. 強化良好的價值觀或美德。

這麼做,不是兩全其美嗎?生小孩不容易,教養小孩更不容易!長輩們可以發揮其不容輕忽的正向影響力做良好示範,因此讓阻力昇華為助力吧!請用「問小孩可不可以」、「問媽媽」或「媽媽怎麼教/說」來替代「不要告訴媽媽」吧!

阿公阿嬤教「不要告訴媽媽」,但更可怕的是…我喜歡想事情,無法默許或漠視這個狀況,還有另一個原因。這篇文章不是用來指責誰,而是希望大家不要忽視這句話的影響力有多深遠。再重新檢視前面的例子:

觸發者(trigger):不要跟媽媽說,(觸發者/我們)今天有(做某事)。

小孩:(觸發者想/要/會聽到什麼答案)
媽媽:你今天做了什麼事呢?
小孩:(媽媽會聽到什麼)

在這個狀況中,有兩個變項:觸發者是誰?做什麼事?人在成長過程中,也可能遇到類似情境,觸發者可能是親戚、長輩、好朋友、閨蜜或麻吉、同學、同事、主管等等。觸發者和做什麼事都是未知數、不定數,沒人知道何時何地、什麼人做了什麼事。

若把觸發者冠上一個很籠統的名稱-「壞人」,把某事標示為很糟糕的後果(例如會讓小孩受到傷害的事)………光想到這裡,我已經開始毛骨悚然了,一件件社會案件掠過腦海……擔心,是預期事情會變糟時的心情;預防,則是在事情變糟前採取積極作為。

我也身為人母了,如果上例中的小孩置換成已經出社會的孩子,應該不會太擔心;大學生,可能不擔心;青少年時期,……多多少少、還是蠻擔心的;兒童時期,一定擔心;更小,絕對很擔心!所以,我寧願選擇及早預防,也不想要等未來才後悔莫及。

只是阿公阿嬤給零食,需要扯到這麼遠嗎?會不會太杞人憂天?如果這個「不要告訴媽媽」的行為模式,從小到大一直複製貼上、複製貼上,結果會怎麼樣呢?就跟恐嚇小孩「你不乖,警察會把你抓走」類似,看看以下的社會新聞吧!

新聞(取自網路搜尋):別再拿警察嚇小孩!走失娃見警想逃 幸靠這招安撫

台南阿公阿嬤也曾這樣對胖靈精說,我現場聽到,立刻告訴台南阿公阿嬤不可以這樣教小孩,正好當時也有社會案件可以用來點明不良後果。台南阿公阿嬤秒懂,立刻改口「聽媽媽的」。我發自內心感謝台南阿公阿嬤的開明與變通!

衷心的建議:最好能在生小孩前(不論是結婚後或懷孕期間),就能好好溝通此事,不要抱持僥倖心態「到時候再說」。因為有些長輩一點就通,有些長輩一點都「不」通。等事發再來爭吵,一來長輩沒面子,二來長輩沒台階下,爭吵只會更累,但最苦的還是小孩。

最後,引用電影-神力女超人1984(Wonder Woman 1984)中的經典金句:沒有一個真正的英雄來自於謊言。

❝ No true hero is born from lies. ❞
也是這些金句鼓勵我寫出這篇文章,共勉之!

推薦閱讀
心理實驗:孩子被公婆霸佔,我被迫成了踐踏母性的「鐵絲媽媽」!
公婆以「疼愛」之名霸佔孩子,5個方法奪回媽媽的主導權
一句「不要跟媽媽說」瞬間暴怒!爺爺奶奶教小孩的是「說謊」、「順從」還是「服從」?

Psyche賽心姬】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不要告訴媽媽」到底是教小孩說謊還是服從?請用「問媽媽」或「媽媽怎麼說」來替代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