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育兒成長

把孩子養成學霸,真的對他的未來有幫助嗎?

作者\大大創意  張閔淳 諮商心理師

前陣子在許多地方被熱列討論的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述說著父母對孩子的教養與要求對孩子所造成的影響,其中當然也包含許多家庭、社會、校園許多層面的議題,這部片也在零宣傳的情況下在日本創造相當亮眼的成績,但這也意味著許多人對孩子的教養議題有多關切與在乎。

如果你也看過這部劇,你一定會發現父母不論背後原因是為了孩子的未來還是自己本身的需要與需求,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是不斷要求孩子的學科表現,希望孩子在校成績卓越、上好學校,不惜付出許多代價。

但你有發現這5個主題中的孩子也有一些共通點嗎?包含了渴望父母的關愛、盡自己一切努力都想達到父母的期望,另外還有一個是劇中5位孩子當中沒有一位達成父母所期待的那樣成長。

這也讓我們必須思考,當我們對孩子不斷施壓、為孩子找家教、補習、上明星學校,這樣的努力究竟對未來孩子成功上有多少幫助?而這過程中我們又付出了多少不可挽回的代價?

許多研究指出相較於努力讓孩子追求高分與升學,孩子本身所具有的人格特質更能預測孩子未來的學業表現與成就。我常聽許多父母會說「這只是一個階段,等考上高中、大學就好了」、「孩子的職責就是讀書,當然要有好的成績」但我們是否想過我們強壓在孩子身上的要求與期待真的對孩子的學習與表現有所助益嗎?壓力對孩子而言又會造成哪些影響?

(註:在此指的壓力除了父母對孩子學業、表現上的壓力,也包含本身環境帶給孩子的壓力,例如:生活環境變動、貧窮、父母離異…等)

推薦閱讀:妳所以為的愛,為何成為孩子的煉獄?

孩子處在高度的壓力的環境中更無法有好的表現

壓力影響表現,這與生理因素相關,若壓力對孩子而言已經超載並且造成負荷過大,身體的機能為了因應壓力會產生許多生理變化。

其中在兒童與青少年期間最容易收到壓力影響的腦部區域為前額葉皮質,這個區域正好就是監管情緒與認知活動最重要的器官,兒童在壓力環境下成長較難以專心、情緒較容易失控、較無法依照指示做事;對青少年而言控制思考的能力會受到損害,學習表現反而會遇到困難與阻礙,且壓力在青春期所造成的影響通常較嚴重也持續較久。

你可能會問,那什麼樣的狀態才是適當的壓力,又怎麼樣可以知道孩子的壓力負荷已經超載影響孩子學習?以下提供父母幾個重要的判斷方式:

1.當你感到孩子的對於學習的動機與熱忱越來越低

2.當孩子的努力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要求,例如:要考好父母才不會失望、不會被處罰

3.開始出現言語或行為上的抱怨,情緒憤怒或過度壓抑

4.出現明顯的逃避行為,例如:拒學、逃家等

5.出現精神恍惚,難以集中精神、成績明顯退步

推薦閱讀:德國人不重學歷?外國教育模式適用台灣孩子嗎?

父母的關懷可以保護孩子免於受到壓力帶來的影響

然而,好消息是,即便壓力會帶給孩子許多在學習與情緒上的負向影響,但卻也不是不可逆的,我們需要了解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若情感需求未被受到重視,也不會有好的表現。

但父母若能採用較佳的教育方式,關注孩子情感上的變化並給予適當回應、支持,則能大幅降低孩子承受壓力的負荷量,另外也能改變孩子的依附關係,促使孩子在面對壓力情境下的生理機制有更健康的狀態。

本篇並非強調教育中不能給孩子壓力,父母需要了解給予孩子適度的壓力與挑戰,反而能促進孩子學習與表現,讓孩子在有結構與可預期的狀態下發揮其潛能,但不要忘了在要求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孩子情感上的需求,讓陪伴與支持成為推動孩子能力的一臂之力。

執行編輯\choya 核稿編輯\Helen

Tag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