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健康疾病

如廁姿勢是一門學問,原來一直以來的坐姿是錯的!

作者\媽媽經編輯 Reese

一直以來這樣上廁所,姿勢卻是錯的?透過國外有趣的研究和BBC科普影片,介紹大家哪種如廁姿勢不OK,以及哪一種姿勢最正確。

以色列曾有一名醫師 Dov Sikirov請來28個人,分別使用3種俗廁姿勢,紀錄時間並填寫問卷。3種姿勢分別是,坐在馬桶上、蹲在坐式馬桶上、蹲在蹲式馬桶上。(但如果大家還有別的姿勢…可能不在今天討論範圍內)

調查結果顯示,用「蹲姿」上大號,平均花費50秒,而且公認能排得最乾淨。「坐姿」平均需要130秒,但感覺排泄物排得不太乾淨。(這時候只能感謝亞洲人具有「亞洲蹲」的天生優勢了)

推薦閱讀:孩子訓練如廁,十分鐘消除尿騷味及地斑

劉德華,亞洲天王,亞洲蹲
有請亞洲天王劉德華示範亞洲蹲,圖片來源:BBC中文網

從人體工學來看,坐在馬桶上時,我們的肛道(直腸末端連接肛門的通道)會成90度,骨盆底的肌肉會將結腸收緊,你可以想像成肛道是一條水管,水管彎成90度後,水就不容易傾洩而出;但是當彎曲的水管放直之後,水就嘩啦啦的流出來了。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坐在馬桶上「摁摁」時會覺得很費力。

相信各位的家中,以及多數公共場所,都是使用坐式馬桶居多,而這跟「如廁文化」的出現有關。我們以為,「一起去廁所」的社交文化,大概只會出現在校園的女學生之間,但其實,公元4世紀初,羅馬帝國就有144個公廁,當時如廁已經是一種社交活動。

推薦閱讀:避開衛浴廁所的五大禁忌,旺運小祕法提升整體運勢

1592年,第一個沖水馬桶橫空出世,之後人們發明U型管,坐式馬桶的配備算是大功告成,變成歐洲文明的一個象徵。人們不需要費力地蹲在地上,下面涼風襲來,不小心還會被重力加速度的反饋物「噴到」。

室內馬桶的出現,讓人們可以悠哉地看報紙、滑手機、沉思,在某些電影裡面還能用來踩上去逃生。但是坐著排泄,長久施力不當容易造成痔瘡、大腸憩室炎或便祕等腸道疾病。

根據《腸保魅力:健康不健康?腸子說了算!》一書,痔瘡為了避開內部的壓力,會從屁股鬆落脫出。憩室發炎時,大腸內的組織會向外擠出,在腸壁上形成微小的囊狀物。

嚴重的話,有人上廁所太用力,還可能昏倒、中風、猝死。成人一天大概會上6~8次的廁所,上廁所的資是怎樣才正確?其實,只要「喬個角度」就完美了!參考下方影片,將膝彎從90度提高到35度,或是兩腳放在一把小凳子上,身體微微前傾,就能暢行無阻囉!

Tag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