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Reese
每天少吃一餐,會怎麼樣嗎?其實真的不會怎麼樣,反而有助於延年益壽!《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於12月26日發表文章,內容表示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對人體有諸多好處,包含有助於減肥、預防心臟病、治療糖尿病等等,禁食的人會更長壽。
不過,該研究者也聲稱現階段需要更多研究,斷食並不適合所有人(腸胃不適、準備懷孕、懷孕或哺乳期間的女生、糖尿病、低血壓、內分泌失調、厭食症、暴食症患者,不建議間歇性斷食),建議想要嘗試的民眾,從一天禁食18小時開始,依身體狀況逐漸累加至一周斷食兩天。
淺談人類的飲食習慣:從有一餐沒一餐到兩餐制、三餐制
那我們從小被灌輸的營養觀念:一天三餐、少量多餐,不就跟最新研究相違背了嗎?其實不是這樣的,簡單來說,古時候的土人整天在外狩獵,並沒有一天早中晚三餐的習慣,但是這不代表他們很快就會餓死,他們採取「飢則求食,飽則棄余」的概念,反而擁有一身精壯的肌肉,讓他們每天有足夠的精神與體力狩獵、務農、捕魚。
放眼古今中外,無論東方西方的歷史,人類「兩餐制」的飲食脈絡已經承襲千萬年之久。以中國來說,一直到了明朝,江南地區的富庶人家才開始有三餐制的習慣。當然,現代人的生活形態和飲食需求與過去完全不同,現代人採用間歇性斷食,一是為了減肥(人生大志,沒有比減肥更不想達成的事,對吧),二是為了讓自己的身體有更長的時間修復,例如:有重訓的人想要快速的增肌減脂、有三高風險的人想要改變飲食型態,讓自己活久一點。
推薦閱讀:昔日嬰兒肥現今「巴掌腰」陳喬恩4招不忌口瘦身大公開
間歇性斷食的優點vs缺點
畢業於奧克蘭大學營養學系的健身Youtuber 「Peeta葛格」指出,間歇性斷食就是讓人體習慣長時間不攝取食物,來增加身體燃燒脂肪的時間。其優點是能夠減少發炎、細胞修復、抗氧化,最重要的就是提升生長激素、腎上腺素並且降低胰島素,藉此讓身體更有效運用脂肪來當主要能量來源。
缺點則是執行上有難度,斷食初期肚子有時候會餓,但是要搞懂到底是真的餓還是只是嘴饞;初期也可能因為不習慣,感到比較沒力氣;還有就是遇到親朋好友聚餐的時候,美味當前,很難克制自己不吃個一兩三口啊!
6/18斷食法:適合想輕鬆入門的你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建議從斷食18小時開始試試看,6/18斷食法會是個不錯的選擇,意思是一天兩餐相隔六小時進食。例如,中午12點吃第一餐,下午6點吃第二餐,基本上就是早餐晚點吃,晚餐早點吃,這種做法比較容易執行,多吃大面積的原型食物,其實很有飽足感。
禁食時段可以吃什麼?
基本上沒熱量的都可以,例如喝水、黑咖啡不加糖奶、無糖的茶飲,豆漿、牛奶不行,至於零卡飲料或是有代糖的食品,需注意有些人吃了身體會起胰島素反應。
推薦閱讀:媽媽最愛的「氣炸鍋」無油烹飪更健康?加熱後驗出超量致癌物質
間歇性斷食要執行多久?身體不舒服怎麼辦?
不一定,但是持續越久越有效,每天間歇性斷食會比一星期只有兩天間歇式斷食更有效。根據Peeta葛格的說法,通常採用間歇性斷食不會導致身體不適,如果不舒服,80%都是因為血鈉過低,可以含一點點鹽巴在嘴裡,一般來說馬上就會改善了,但若還是很不舒服,就去吃東西。
當然,吃什麼、吃多少也很重要,不能只吃零食或炸物這種沒有營養的食品。如果你從來沒有嘗試過,或是身體有其他疾病問題的話,事先一定要諮詢專業營養師、醫師或專家,看看哪一種入門方式和菜單最適合自己囉!
參考資料:文茜的世界周報、Peeta〈間歇性斷食法完整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