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淑菁
跟在挪威工作的朋友到幼兒園接孩子,我很驚訝地看到他們讓一歲多的孩子自行爬上爬下,訓練所有小孩子能夠生活自理的能力。幼兒園老師對我說:「讓孩子學習獨立,是我們教育的宗旨」。於是一歲的孩子,就開始訓練自行進食,縱然吃完之後滿地食物,也不能剝奪他們學習機會。
「玩」成為重要的學習歷程
在挪威幼兒園裡面就是「玩」,所有的大人都在跟小朋友一起玩!「玩」成為重要的學習歷程,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制式學習,但卻是更重要的、有趣的「學習」,不在那麼小的年紀,就壞了他的學習胃口!
當然,這個國家對教育也是下了重本。幼兒園小班的師生比一比三(三個小朋友就要配一個老師),大一點孩子的班是一比五。還有許多兼職打工的助理老師,像大朋友似的在幼兒園各角落跟著小朋友一起玩!
「玩」出能力
「玩」在北歐國家教育過程才是主流。這種「玩」不是臺灣家長想像的「玩」,而是能夠創造出探索、正面經驗的學習。週四、週五的挪威,走在路上、經過公園或博物館,常見到小朋友在外面上課或中學生的戶外參訪課,遊玩、戶外學習成為課程重要的一部分。
一次走著,走著,就走進森林,見一小群學生自己跑上山來,覺得非常有趣。在一個可遠眺的小平臺上,恰巧三、五學生在那邊休息,我感覺他們對我的好奇,學生們有點靦腆,於是我主動跟他們聊起來。原來是小學三年級小朋友,學校就在附近,這些學生大致都能使用簡單英文聊幾句,其中一位英文特別好,因父親來自英國。
我問他們:「老師呢?」他們說:「在前頭!」跟他們走到一個涼亭,見到體育老師跟一些學生已經在那邊了,也趁機跟老師聊聊挪威教育。這位老師說他們一週有兩次體育課在戶外上,一次一個半小時。此外,每年都會安排學生在山裡面健行兩天,學生要自己背兩天的裝備完成野外課程。
體育老師說,戶外課在挪威相當重要,因為只有先了解有關於山野的知識,他們才能尊重自然,這是挪威教育的精神之一。他們接著要上課,那天要認識植物,我不多聊,繼續往上走了。
北歐家長在教育中角色
北歐家長在教育中角色應該是與臺灣教育環境差異最大的部分之一。在臺灣,哪個幼兒園敢讓孩子自行爬上爬下的?我問朋友:「這裡的老師怎敢讓小朋友隨便爬來爬去,有時還可能摔得鼻青臉腫,不怕被家長告嗎?」
朋友說那是彼此之間的一種「信任」!或許也是對專業的信任,只要不危及生命安全,小朋友學習過程中跌跌撞撞是可以理解的,家長也不會大作文章。這是北歐教育的社會文化氛圍,也是臺灣想進行教育改革最缺乏的部分。臺灣的家長有時成為老師教學過程中額外的負擔,而非支持,讓許多熱情的老師心力交瘁,只能力求自保!
這兩年跟北歐的接觸,我慢慢清楚,北歐父母不是擅於「放手」,而是本來就覺得「那有什麼!」「有什麼危險?」「有什麼關係?」。父母有自己的生活,孩子自然學會獨立,他們不需要掙扎於放手與否,因為一開始就讓孩子自己走!沒有「牽」,哪來的「放」?有些臺灣父母一直都抓得緊緊的,甚至有點神經質了,對這樣特質的父母而言,「放手」的確是一門很大的功課!
過程中我也想到自己成長於父母輩沒時間理我們,於是被迫提早獨立成長的鄉下,大自然的元素加上要求獨立長大的環境,這樣的成長過程還有點北歐味呢!
推薦閱讀:
9點餐桌教養,讓孩子與大人一起從頭吃到尾!
嬰兒也需要「溝通」!嬰兒期父母和孩子說話的多寡,直接影響孩子智力
授權轉載【三民書局與三民網路書店】
原文出處【野力:翻轉慣行教育!培養獨立性 x 思辨力 x 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