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育兒成長

從餐桌禮儀看家教,別讓孩子栽在飯桌上!

作者\Dolly

假如現在就可以知道,30年後你的孩子是什麼樣,他做什麼工作,和什麼樣的人結婚,取得哪些成就,處於哪個社會階層?你會不會重新審視自己給孩子的教育,然後發現有些做得不夠,而有些做得太多呢?

餐桌上的規矩,來自家庭教育

還有次參加集體活動,一個小學高年級孩子,每上一道菜他第一個夾,想吃哪個菜就轉到自己面前,常常別人正夾菜時,盤子就被他轉走了,筷子懸在空中很是尷尬。菜少人多,有人沒菜下飯,可他盤子裡堆得滿滿的,最後吃不掉全剩下。

我和他媽媽聊天,媽媽說了很多孩子學習的事,各科成績都挺好,個兒高長得帥,是班上的升旗手。即便這樣媽媽還不滿意,說打算給孩子報一個外面的資優班。

推薦閱讀:有種教養叫「逆媳養成術」!有女兒的爸媽都要學

照趨勢發展下去,30年後,這個孩子會不會變成一個高薪水、高成就和高社會地位的「三高」人士?我覺得,他恐怕要絆倒在「教養」兩個字上。

被國人遺忘的中式餐桌禮儀?

越過別人夾菜很沒禮貌

還記得正宗「白富美」林黛玉剛進賈府時處處小心,唯恐說錯話、做錯事被人恥笑嗎?因為賈府規矩多啊!社會階層越高,規矩越大。現代也一樣,婚宴規矩不大嗎?你用筷子扒整桌菜,或者嘖嘴試試看?不引人側目才怪。

所以,那些聲稱要「富養女」,卻任由孩子沒規矩的媽媽,還是不要做培養「白富美」的夢了,「白富美」只有出在媽媽也是「白富美」的家庭。

哪怕普通老百姓,禮貌也是最起碼的要求,一個人沒有禮貌,在人群中是很紮眼的

禮儀教育之所以重要,因為人有社會性,我們每天都與周圍的人接觸、聯繫,而飯桌就是發展社會關係的重要場合。

我們和同事一起吃飯、和朋友一起吃飯、和家人一起吃飯,在飯桌上談生意,在飯桌上聯絡感情,在飯桌上發展關係。

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對孩子的禮儀教育,弟子規裡講「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與現代社會的要求是一致的。

毫不誇張地說:真正的教養在飯桌上。孩子在飯桌上的行為,體現了父母的素質。餐桌是重要的社交場合,餐桌禮儀的培養是必須的。別以為這些等孩子大了,或者出門時再教也不遲。

從餐桌禮儀看家教,別讓孩子栽在飯桌上!

搶著夾菜給人糟糕印象

個人最終取得的成就、社會地位與很多因素有關,教養絕對是其中之一。如果孩子苦讀多年,拿了很多證書,卻因為一頓飯留下的糟糕印象而錯失機會,做媽媽的你,會不會後悔30年前的現在,教給孩子的飯桌禮儀太少呢?

父母們可以從一些最基本的原則教起:

1.謙讓原則

讓長輩先動筷子。我們的文化裡講究長幼有序,在餐桌上,這一點體現在讓長輩先動筷子上,以體現對長輩的尊敬和重視。孩子不懂事或者出於好奇心理,可能一上桌就會忍不住夾菜吃,這時父母們可以先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他不再注意桌上的菜,再告訴他要等到爺爺奶奶或其他長輩先吃,自己再吃。

不要搶著夾菜吃,不要越過別人夾菜。孩子們常常看到自己喜歡的菜就搶著夾,或者在盤子裡一直扒,挑挑揀揀,這樣是很不禮貌的,父母需要約束這種行為。

推薦閱讀:餐廳溼紙巾充滿了化學物質!

2.安靜原則

不要在餐桌上吵鬧。孩子生性多動,注意力不太集中,很難安安靜靜地吃完一頓飯,爸爸媽媽們可以教導孩子,吃飯時吵鬧容易嗆到,也會影響別人的用餐心情,或者將孩子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飯菜上,承諾他安靜完成進餐後給予一定獎勵。

如果孩子實在太過鬧騰,可以先將他帶離餐桌,讓他終止自己的錯誤行為,教育後再帶回餐桌。當然,爸爸媽媽平時也要以身作則,不要老是在餐桌上吵架或者打電話。

鼓勵孩子細嚼慢咽,不吧唧嘴或發出其他大的聲響。這樣不僅有助於他消化,還能培養優雅的禮儀習慣。

從餐桌禮儀看家教,別讓孩子栽在飯桌上!

3.衛生原則

打噴嚏、擤鼻涕時要背對餐桌。父母可以教導孩子,口水或者鼻涕中含有許多的病菌,這些細菌是一群壞寶寶,趁著人打噴嚏擤鼻涕的時候悄悄飛到飯菜裡,再鑽到人的身體裡,使人生病,因此打噴嚏或者擤鼻涕時一定要注意背對著餐桌,掩住口鼻,不要影響到別人。

手上有油時及時擦乾淨,避免蹭到別人身上。吃飯的時候孩子們常常弄得滿手滿臉都是油,自己又不自知,容易蹭到別人身上。爸爸媽媽們可以準備些餐巾在手邊,鼓勵孩子多使用餐巾,保持整潔。

當然,餐桌禮儀還有很多,爸爸媽媽們不要偷懶,別想著出門再教、長大再教,從現在就開始吧。在父母們一點一滴悉心的教導培養下,相信餐桌上的熊孩子會越來越少,小紳士、小淑女會越來越多。當自己的孩子被別人誇讚懂禮貌、有教養的時候,想必每一位父母都會感到由衷的自豪吧。

Tag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