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蘿瑞娜
那天新購入的鬆餅機到貨,綺綺跟小比便迫不及待的要開箱製作,拿出調好的自製鬆餅粉我把開箱的重責大任交付給小志先生,(當晚有朋友到家裡過夜,我正忙著更換床單)過一會,綺綺神秘兮兮的跑上樓跟我說『媽咪!爸比做的鬆餅不好吃耶!』我心想,不都是一樣的配方到底哪裡出問題了呢?
下樓看到最後一塊殘存的鬆餅,咬了一口發現既不鬆又不酥,硬梆梆的口感就像塊濕掉的橡膠皮,(小志先生os:你是食神上身嗎?需要這麼誠實喔!)於是我問:『你的鬆餅糊調完馬上放入鬆餅機嗎?』
小志先生:『是』
我:『那你倒下麵糊後有馬上蓋上蓋嗎?』
小志先生:『是』
鏘…..鏘…..鏘…..鏘…..鏘~這兩點就是製作鬆餅的致命傷啊!
鬆餅要好吃
第一:攪拌好的鬆餅糊,最好靜置一夜,如果沒有時間也至少要靜置30分鐘到麵糊出現小泡泡。
第二:放入鬆餅機的麵糊,需要等到出現小泡泡後才能蓋上蓋。另外,鬆餅濕性材料的份量(鮮奶、雞蛋、油)也會影響鬆餅的質地。
孩子們愛的是麵糊稍微稀點,吃起來比較鬆軟的質地,我愛的則是麵糊稍微稠些,吃起來比較有口感像銅鑼燒的質地。若想要用鬆餅機做出比利時厚鬆餅的口感,建議就用濃稠些的麵糊,另外類比利時鬆餅的成功關鍵,還有個小小的秘訣就是~『翻轉』。
雖然我的鬆餅機不是翻轉鬆餅機,但是我仍舊會做翻轉的這個動作,因為我放的麵糊會偏多,大概剛好蓋住鬆餅模鋸齒的部分,然後當麵糊出現泡泡後,蓋上蓋然後翻轉鬆餅機,這樣多的麵糊就會流到下面空的模裡而不會溢出來。
自製鬆餅粉
材料(約四人份,我們家可吃兩次)
一、乾性材料
1.中筋麵粉360g
2.糖4大匙
3.泡打粉2小匙
4.小蘇打粉1小匙(沒有也可以省略,尤其若前一晚事先做麵糊則可省)
5.鹽巴0.5小匙
二、濕性材料
鬆軟版
1.鮮奶480g
2.蜂蜜2大匙
3.無鹽奶油或蔬菜油4大匙
4.有機蛋(小型)4顆
厚煎版
1.鮮奶300〜320g
2.蜂蜜1〜2大匙
4.無鹽奶油或蔬菜油4大匙
5.有機蛋(小型)3〜4顆
濃稠版的麵糊調起來的質地大概是這樣,麵糊滴下的速度會比較慢而且有明顯的摺疊痕跡,在瑞典,很常看到人家家裡使用這種裝蜂蜜的罐子,舀蜂蜜的杓子。是個很可愛的小木錐,中間有著一道道的凹痕。
以前我都用咖啡店裡serve鬆餅時裝蜂蜜的那種小罐子裝,小比綺綺很常一不小心就加了太多的蜂蜜或楓糖,用了這種蜂蜜專用的木杓後,發現比較能控制用量,小小可愛的蜂蜜罐,擺在桌上,也是很漂亮的餐桌裝飾。
除了蜂蜜佐鬆餅,我還習慣切上一盆綜合水果讓孩子們搭配著鬆餅吃,還有假日限定的鍋煮奶茶(因為配合牙醫規定,一星期只吃一次糖)這樣的假日早餐是不是又簡單方便,又不輸外面餐廳的brunch呀!
【蘿瑞娜的瑞典主婦手札】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自製鬆餅粉&鬆餅好吃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