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成長

從溜滑梯插刀片事件,看親子教育的兩大重點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綜合新聞報導,新北市板橋區一名家長,帶著孩子到永豐公園玩溜滑梯,不料該名父親在示範時卻莫名濺血,細看才發現,原來溜滑梯左側扶手竟然插著刀片,立即送醫縫了3針。該家長事後也在臉書PO文,呼籲民眾多加注意安全。

而轄區海山分局獲報之後,為擔心影響幼童安危,立即展開調查,才發現原來是一名年約20歲的青少年,在公園跟友人聊天時,拿著刀片刮溜滑梯扶手,無意間把刀片卡到上面,對於傷到人深感抱歉,警方訊後依毀損罪送辦。

從這次的事件,被刮傷的父親,展現了帶小孩外出遊玩很好的示範。他到一處公共場所,事先自己試玩溜滑梯的行為,第一,可以親身檢查遊戲設施的安全性,第二也可以透過動作示範,讓小孩知道玩溜滑梯要小心的注意事項。

否則,今天濺血的人,很有可能就是自己的小孩,而沒有一個父母會樂見這種情況發生,除了孩子受皮肉傷,父母的心理一定也會有莫大的自責。事發之後,這名父親也馬上就醫,雖然新聞並沒有指出是否由家長通報警局,但他也將個人經驗分享在臉書上,提醒其他使用者要優先注意周遭環境安全。

溜滑梯,刀片,教養
來源:翻攝自臉書「爆廢公社」

關於親子教育,在預防與突發狀況的處理方面,這名家長都做到了良好的示範。況且,刀片藏在溜滑梯的左側扶手,一般人要溜下去之前,真的很難注意到。親自體驗並且從旁陪伴,這是親子教育的第一個重點。

推薦閱讀:哈佛大學研究:有「愛商」的人,比有錢人更健康快樂

至於親子教育的第二個重點,就是家長如何避免孩子犯下無心之過?

調查結果隨著新聞一出,許多網友質疑,20歲的年輕人已經有一定的行為判斷能力,就算是單純的不小心,也會變成一種間接的惡作劇,進而導致公共危險性。當然,這不一定跟家庭教養有關,但是家長的確可以以此為借鏡,透過家庭教育,避免孩子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

每個人都經歷過小時候,從學生時代躲在樓梯間嚇人、同學要坐下來時突然把椅子抽掉、拿熱水潑同學身體導致燙傷(今年的新聞)…這些其實都是可以事先避免的危險,但是當下孩子沒想那麼多,可能是開開玩笑、打鬧的氣氛讓人鬆懈,因此,家長平時引導孩子「想多一點」,培養應對進退的小細節,就更顯重要。

家長並不是要喝斥孩子「不要玩」,而是教導孩子「體諒別人」的同理心以及「預知危險」的判斷力。

推薦閱讀:當孩子一旦陷入「破窗效應」,這輩子就廢了!

如果一個孩子總是抱持著無限度的自由,家長也讓孩子無限度的放飛自我,那孩子可能就不懂得考慮他人的心情和處境;如果一個孩子做任何事情,家長都無所謂,覺得「差不多」就好了,那孩子就可能養成粗心大意、少一根筋的性格。

隨著年歲增長,這些平常無傷大雅的小惡習,卻可能造成日後在職場、人際關係、生活方面,觸發危機或失敗等等不好的後果。

Tags

MamaClub

媽媽最關心嘅食、衣、住、行、育、樂嘅大小資訊,無論妳喺邊個階段嘅媽媽、媳婦或者婆婆都可以喺度揾到妳需要嘅精彩內容。歡迎加入MamaClub我哋一齊分享「湊仔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