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育兒成長

奶奶煮飯,小孩大喊菜裡有頭髮,妳會怎麼做?

作者\媽媽經編輯  Reese

曾經有人在論壇上抱怨「老媽煮的菜有頭髮,導致母子大吵一架」,原來這種事情多多少少都發生過。例如,假日帶孩子回爺爺、奶奶家,奶奶開心的煮了一大桌菜,全都是孫子愛吃的菜色,小孩蹦跳跳的就上了餐桌。不料,飯吃到一半,孩子突然指著一盤菜大叫,「矮額!媽媽,裡面有長頭髮!」只見頭髮夾雜在菜中確實很明顯,當下奶奶也坐在餐桌上,顯得侷促不安,氣氛頓時尷尬了起來。

跟孩子說挑掉就好了?還是把整盤菜端走?假如孩子任性,覺得其他的餐盤也都很髒就不吃飯了,怎麼辦?這時候,媽媽要能懂得打圓場,怎麼處理就顯得非常重要。

推薦閱讀:幫婆家拜拜,婆婆卻「堅持不給鑰匙」媳:像在防小偷

煮飯,婆媳,教養

網路上也有人提出建議,母親不應該順應著孩子的硬脾氣,當下可以將孩子說:「煮飯是很辛苦的,不小心掉了頭髮很正常,我們把頭髮拿出去就可以了。」爾後,再私下對孩子說,奶奶可能是因為年紀大了,眼睛看不清楚這麼細小的東西,而且出現這樣的情況,奶奶也很傷心,你想想看像剛剛這樣大聲嚷嚷,奶奶會有多難過呀?

從大叫有頭髮這一件小事,卻是訓練孩子展現同理心、培養孩子情緒表達很好的一課。例如,雖然別人犯了錯,但是他不是故意的,我們是否可以換一種更圓融的方式說,先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畢竟我們都希望教出懂事、有禮,不易與人發生衝突的孩子。

推薦閱讀:「老人也是孩子」三代同堂的衝突,四點技巧讓隔閡有效化解

越是理直,越要氣和

如果你在家中也是負責下廚的那一位,那一定能理解煮飯是很辛苦的一件事,無奈享用的人卻常常忘了要抱持感謝的心。孩子如果習慣大聲直指他人的錯誤,會不會以後被人冠上白目、不懂通情達理?

作家劉墉在《劉墉談親子教育的40堂課》一書中,曾鼓勵家長要讓孩子學習優雅的語言,他在文中提及,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即便是小動作,都可能反應你的成長環境。為了讓我們的下一代更優雅,首先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盡量輕聲對他說話。例如,端看不理性的人在吵架,可以看出那種人總以為吵架就是在比大聲,但是當充滿情緒化的字眼透過很大的音量說出口,只會顯得這個人很沒格調。

爺爺奶奶,隔代教養,親子教育

把聲音放小還有什麼好處?這代表你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恣意衝動,如果孩子能壓低聲量對媽媽說菜裡有頭髮一事,也許奶奶自己察覺了還會笑著說沒關係,孫子好懂事呢!「教養」顧名思義就是邊教邊養,家長別覺得孩子童言無忌,適當的機會教育,可以幫助孩子變成一個高情商的人喔!

Tags

MamaClub

媽媽最關心嘅食、衣、住、行、育、樂嘅大小資訊,無論妳喺邊個階段嘅媽媽、媳婦或者婆婆都可以喺度揾到妳需要嘅精彩內容。歡迎加入MamaClub我哋一齊分享「湊仔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