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育兒成長

70年追蹤7萬孩童,發現決定一生的關鍵因素

作者\媽媽經編輯 Reese

最近,行政院主計處公布2018年國人的平均年所得為65.58萬元,而35歲以下青年的年均所得54.37萬,創下歷年新高。主計總處表示,現代人受教育時間延長,剛出社會薪資不高,所以過去呈現青年所得倒退的狀況;但近幾年景氣復甦,改善就業,青年所得收入也持續增加。

這意味著教育背景、經濟發展與我們的荷包呈現密切關係。景氣跟天氣一樣,不可能今天祈禱發大財,明天景氣就如願復甦。許多家長能夠著手的,就是在孩子小時候為他鋪路、推他一把。

不只家長,科學家早就著手進行「為期一生的研究」,想找出影響兒童一輩子的關鍵因素。海倫皮爾森(Helen Pearson)2017年在TED talk上發表,她觀察人類的平凡生活,如何造就非凡故事,簡單的舉動,將改變人的出生、教育、父母和死亡方式。

推薦閱讀:手腕無力,毛巾擰不乾是肌少症?媽媽手軟骨損傷不用開刀也可以治好

 Helen Pearson,關鍵因素,科學研究,教育

這項歷時70年的調查源於1946年的英國,當時結果很成功,他們就持續調查1958年、1970年、90年代,以及千禧年前後出生的小孩。累積下來有超過7萬個小孩參與其中,橫跨五代之久。每隔若干年,科學家重新回訪這些人,更新更多訊息,有數千份的調查問卷、龐大的電腦資料庫,衍生更多研究與分析,而根據海倫的演講,有3點會決定一個孩子終其一生的命運。

1. 不要出生在貧窮家庭

雖然殘酷,但是句話似乎沒有人會說不:投胎是一門絕活,投對胎人生先贏一半。英國的研究顯示,貧困家庭長大的小孩,在教育測驗上比富裕家庭的小孩落後一年,而且還只是在3歲的時候。

2. 好的父母可以扭轉魔咒

孩子無法選擇他們的出生,這卻代表一件事,父母的態度真的很重要。我們都聽過不少白手起家,翻轉階級的真實例子。而該項研究也證實,那些擁有責任感、關心孩子的父母,會讓孩子對未來有野心,更可能從貧困的生活中逃離出來。

3. 好的養育方式,差距只能減半

研究試圖拿掉一些外部因素或先天基因問題,發現兩個有趣之處,第一,那些就寢時間不規律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現行為問題;在規律時間就寢的孩子,容易獲得行為改善。第二,在5歲和10歲喜歡看書的孩子,更有可能在學業上有好的表現。

推薦閱讀:如何伸展腕關節,避免痠痛、受損呢?

海倫認同育兒方式很重要,但她不排除先天的貧窮因素,她指出即使父母做對了一切,數據顯示,良好的養育方式,只能縮短貧富兒童之間50%的學歷差距,因此她表示,如果我們真的想給下一代幸福,那麼解決兒童貧困的問題就是首要之務。

最後,海倫也解釋這項研究著眼於發生了什麼,但這不代表對我或你的孩子一定有所幫助,她建議父母能做的就是傾聽、跟孩子說話、給他們看書、準時上床睡覺,「我告訴孩子,我對他們有所期望,我相信未來他們會快樂,做出偉大的事情。我不知道這會不會有所作為,但我有信心這不會為他們帶來傷害,甚至可能對他們有好處。」

Tag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